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怎么就是不听呢?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怎么就是不听呢?

昨天,专家又给建议了

这次的建议是,在中国卖得手机使用国产芯片比例至少要达到30%,不然收税,最高扣到400%。

让我们再看看8月4日的一则“旧闻”,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手机产量 7.44 亿台,出口手机4.06亿台,同比下降10.9%。1-6月,国产手机的总出货量只有1.36亿台,和2021年同期相比,下滑比例达到了21.7%。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怎么就是不听呢?

本来迫于库存压力,国内手机厂商已经开始向上游供应链企业砍单。据悉,目前国内手机厂商对联发科高端芯片的砍单幅度已经达到了70%,连高通高端芯片的砍单率也达到了25%-35%。

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起来,国内各大手机厂商,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改变,早就已经要靠“节衣缩食”度过寒冬。

这下好了,专家一开口,本就微薄的利润不见分毫,还要变本加厉的倒扣最高400%

厂商的心理活动大概是: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怎么就是不听呢?

这不是第一次专家提出令人费解的建议了

年初的时候专家就说过,今年就业形势不好,建议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私家车用来跑滴滴

前有对专业知识的攻击,后有对公众信息匮乏的了解,类似的事件轮番上演

就差没问一句,“何不食肉糜?”

简直滑稽得令人发笑

类似的场景已经盘活了脱口秀人的稿子

连鲁豫都在吐槽大会上吐槽了这段话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怎么就是不听呢?

让我们想想,专家、教授、知名学者、老师这些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

过去教授是个稀有的称谓,但现在都被用滥了,只要是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机构,无论教什么都算个教授,上至重要研究型大学最好院系的系主任,下至职业学院的兼职老师。

每个老师都是“教授”,过度滥用导致其失去了原有的分量。

而专业人士和外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那道界线在百度、抖音、微博和各类科普博主盘踞的世界里日渐崩塌。

普通人与专家之间的对话,之所以很难开展

是因为人会带入情绪,尤其是当讨论的内容大体上是对的,但可能不适用于某一个案例或情况的时候。

这样的争论没有赢家,因为最终没有一个人会让所有人满意。

普通人希望听到专家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这不可能,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而是有很多答案,得视情况而定。那视情况而定还要你专家多什么话呢?毕业生为什么需要工作?要是有闲置的房子和私家车还需要去面试月薪3000的工作吗?

这些都是大问题的小细节,只有与这些话题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才能进行自由辩论。但有距离的话题无人问津,接地气的问题没有答案。

类似的对话不仅费劲,而且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恶战几乎一触即发。

为了共同营造和谐愉快的网络环境,建议专家没事不要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51951.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

(0)
李知之李知之订阅用户
上一篇 2022年8月7日 11:56
下一篇 2022年8月7日 12:1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QQ:95107643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邮件:951076433@qq.com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