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色模式和浅色模式哪个好?最近,各大主流APP设计都往深色模式的方向发展,这让不少设计师感到疑惑:深色模式就一定好的吗?
事实上,对於视力正常或矫正至正常视力的人来说,浅色模式的视觉表现会更加好,但长期在浅色模式下阅读可能会影响视力;相反,患有白内障和相关眼疾患者,深色模式的视觉表现可能会更加好。
另外,与浅色模式相比,深色模式荧屏发射的光会更少(因此,这种模式可能会延长电池的寿命),但荧屏的光量不仅会影响功效,还会影响我们的感知。
APP设计中深色模式和浅色模式哪个好?
要考虑APP设计到底选用哪种模式好,首先我们简要地回顾有关瞳孔的一些常识,以及它对环境中的光量所作出的反应。
人类的瞳孔是视网膜的门户,当光线穿过瞳孔到达眼睛时,瞳孔的大小会随光线的多少而改变,即当很多光线进入瞳孔时,瞳孔就会收缩变窄;反之,当环境光线不足时,瞳孔就会扩张变宽,允许更多光线进入。
这就与相机光圈的原理类似: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一般光圈为f/2.8与f/16相比,拍摄出来的照片具有更窄的景深,导致画面模糊。同样当人的眼睛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并缩窄景深,会到人看东西的时候,画面变得模糊,需要更专注於物体,从而使眼睛变得更累。
瞳孔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缩小,这就会导致进入眼睛的光线逐渐变少,从而影响我们的阅读能力,尤其是环境光线不足时;同时,还会更容易受到眩光的影响,尤其是强光时。
了解完,光线对我们眼睛的影响後,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下,APP设计中深色模式和浅色模式对不同视力类型的人有什麽影响?
① 视力正常人士
20世纪80年代的部分研究指出:对比度极性不会对视力正常或视力矫正(包括佩戴适当度数的眼睛或隐性眼睛)的人有任何视觉表现的影响。但在最近的一些研究中,却发现某些论点与这研究相矛盾。
* 对比极性,指用於描述文本和背景之间对比度:
正对比极性(浅色模式)是指在浅色背景上的深色字体文本。
负对比极性(深色模式)表示光(如白色)文本与暗(如黑色)背景的组合。
对比度极性对视觉表现的影响有哪些?
1.对比极性对视敏度和校对的影响
源於德国Dusseldorf精神病研究所的Cosima Piepenbrock和她的同事以分为年轻人(18-33岁)和老年人(60-85岁)的两组视力正常或矫正至正常的成年人为样本,且所有参与者均未患过任何眼疾。
研究内容:以不同的对比极性呈现,向参与者展示类似字母「C」的符号,并要求他们识别符号的开口在哪里。(校对任务中涉及阅读短文并识别不同类型的错误)
结论:每个参与者只能看到一个极性相反的任务。
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测试前和测试後,与疲劳相关的测量数据,结论表明,浅色模式无论是年龄大小,视敏度任务,还是校对任务都相对较好。但老年人在视力任务中的浅色模式和深色模式之间的差异要比年轻成年小。这意味着,虽然浅色模式对老年人更好,但并没有像年轻人那样受益,至少在视力任务中。
所以,当研究人员查看疲劳指标时,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指标上的对比极性都没有显着的差异,即深色/浅色模式都不会使人更加疲劳。
在《人的因素》杂志上也有一项研究是着眼於校对任务中,文本大小与对比度极性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正极性优势会随字体的减小而线性增加,即字体越小,用户在浅色模式的情况查看文本效果更好。但即使他们浅色模式下的表现更好,该研究参与者也没有报告,他们在浅色模式与深色模式下对文本可读性的感知没有任何差异。
2.对比极性对可阅读性的影响
该实验源於,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gelab实验室的Jonathan Dobres和他的同事。
实验内容:在词汇决定性任务中,环境光照条件是否以任何方式影响正极性的优势。Agelab研究的参与者视力均为正常或矫正正常,在两个不同的对比极性,不同环境光以及不同字体大小下,显示字符串。
研究发现,光线、极性和文本大小都对性能有影响。人们在白天会比晚上更快地
作出判断,而在浅色模式下要比深色模式更快作出判断。但有趣的是,在白天对比极性没有显着的影响,并且使用大字体会比使用小字体要好;在夜间,浅色模式明显优於深色模式,小字体在浅色模式下更容易阅读。
不过,Buchner和Baumgartner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中,却与上述不一致。然而在那个研究中,明亮的环境光会比Agelab研究中使用的光要低很多,Dobres和他的同事认为,环境光数量可能影响正极性的优势,但明亮光会导致零差异,但正常办公室的光仍然能产生差异,
3.长期影响
在2018年《Natural Studies》的科学报告中,一项有趣的研究表明:持续暴露於光照模式可能会与近视有关。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的Andrea Aleman和她的同事要求7位人类参与者阅读深色模式和浅色模式呈现的文本,时间为一小时。为了了解阅读後,参与者对近视易感性的变化,他们测量了脉络膜的厚度。
研究发现,当参与者在浅色模式下阅读文本,脉络膜的厚度会变薄;而在深色模式下阅读文本时,脉络膜的厚度会变厚,在患有近视的参与者中,这种变化更加明显。
该研究似乎表明,即使短期内浅色模式的易读性会更好,但长期下来容易增加阅读者的近视风险。
② 视力受损得用户
虽然目前关於视力障碍使用者的文献并不如正常视力人群的文献丰富,但业界却有种隐含共识,即深色模式至少对某些视力障碍的人更好。
早於1977年Sloan一项报告中表示,某些视力低下的人会更喜欢深色模式。(着名UI设计师Kara Pernice还表示,在可访问性研究中,视力低下的用户有时会在深色、浅色模式之间轮流切换,以期待获得最佳的清晰度。)
在1985年,美国UM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的Gordon Legge及其同事推测,由於「混浊的眼球介质导致异常光发射」,如果更多光线通过混浊透镜到达眼睛,发生畸变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深色模式对眼部介质混浊的人可能更好。
在 Legge的研究中还表示,7种眼部介质混浊参与者在深色模式下的阅读率更高,而其余中央视力受损的参与者,则不受对比度极性影响。这项研究更为现代计算机接口切换到深色模式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到了2005年,Papadopoulos和Goudiras在回顾针对低视力用户的各种访问性最佳时间研究中,建议这类用户在使用网页设计中选用深色模式。
不过部分视力正常的研究人员发现,Legge对低视力用户研究所使用得是CRT荧屏,这类屏幕在浅色模式下会比深色模式更容易出现闪烁,这与目前使用LED荧屏的主流有所冲突,因此真实结果可能会更偏向於浅色模式。
APP设计选用深色模式还是浅色模式?
虽然部分研究显示,深色模式可能会对某些低视力用户更有优势,尤其是眼球介质混浊的用户,但大多研究都指向浅色模式更满足正常视力使用者的要求,尤其是减轻用户视觉疲劳方面。
话虽如此,但设计人员仍然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对APP设计增加深色模式API,让那些决定切换到深色模式的用户,更好地体验APP或网站的对比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4272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