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吸引人的,是向上突破的生命力。只有到了一年复盘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这一年是否虚度。
2023年正在接近尾声,今年以来,感觉到了自己认知的不断升级,各种新的知识与原有观念发生碰撞,在脑海中便沉淀了以下几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认知。
其实并不是什么特牛逼、标新立异的内容,反而是一些大多数都知晓的常识,但大道至简,在经过一番咀嚼消化、重新理解后,便能慢慢发现其中蕴含的力量。
1、改变发生的源动力:照顾情绪
我们面临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想改变却做不到。这种痛苦会让人陷入持久的精神内耗。
这种内耗本质是种情绪,情绪上面是思维,思维上面是行为。因而,让一个人的行为改变,不能仅在思维层面发力,而是要深入到更本质的情绪。
例如我想打造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自媒体IP,一想到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被恐惧吓尿了的自己一直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这时我应该怎么做?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再拆解成更多的小目标。
今天先不想什么出书、出课程、做社群等复杂的产品规划,那些太遥远了,就先只写篇200字的短文出来,日记、总结甚至流水账都行,这个不难,只是随便写点东西,大脑也不觉得困难,于是我就完成了短文的写作,终于迈出了行为上的第一步。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后,我在情绪上尝到了甜头,接着向完成下一个小目标前进……改变的齿轮也由此转动了起来。
总之,一个人要想启动改变,就需要照顾自己的情绪,大事情分解成小事情,完成小事情带来快乐情绪,然后利用大脑的单线程原理,让自己在做事的过程中自动运转起来,进而做到更多,并进入迭代的环节。不断迭代之下,距离我们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2、数量就是质量
今年在一次听分享时,嘉宾说去过非洲草原后才发现,这片土地最强势的动物其实不是老虎、狮子或者猎豹,而是斑马、角马。因为他们的数量太多了。草原上每一个地方都有斑马或角马在那里吃草,老虎、狮子和猎豹都是随着这些斑马迁徙。
这时我们能发现,自然界其实是遵循“数量胜于质量”的法则。将这一法则应用到个人成长上,就会知道,某件事我们做的不太好,可能并不是笨,而是单纯的重复次数太少。
你想学开车,先开上5000公里后再谈车感;
你想成为高薪程序员,代码写到十万行,自然会出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你想创业赚钱,先干上几个小项目跑几遍流程交点学费后再说赚钱的事;
……
所谓“量变引起质变”,背后的大脑神经学原理是:重复一个动作,就是让大脑的神经线路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硬链接”,从此不用意识参与也能自动处理,从而大幅提高行为效率。
知晓了这个原理,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上,我们便无需追求突飞猛进式的突破,而是只需每天进步一点点,保持匀速前进,就能润物细无声地实现改变。
3、凡事皆需“方法论”
不论上学还是工作,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都十分强调:努力,“天道酬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勤能补拙”等,这是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内核,但是,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要想脱颖而出,努力只能算是标配,讲究方法论才能过上一种高效的人生。
以阅读为例,我大学期间几乎每天泡图书馆,读了几百本书、看了几百部电影,但绝大数书籍与电影我如今都不大记得起来了,这种凭感觉的知识吸收方式效率其实十分地低。
如今我看完一本书,会强迫自己写个书评,然后列出一个践行清单,哪怕只写一个点,然后慢慢做,内化成自己的习惯。毕竟看书是手段,践行才是目的。
只是改变一下读书方式,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便天差地别,这便是方法带来的力量。
展开来说,只要世界上事物的运行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我们便能遵循规律总结出一套顺应规律的方法论实现目标,而依靠方法策略改进行动,远比靠意志力和努力要科学和有效。
4、懒是因为身体能量不足
懒的本质是什么?跟一个人自身的意志力、毅力什么的相关不大,主要是身体原因。
身体不好,体质弱就精力不足,没有多余的能量向外辐射,外在的表现就是做事拖沓,不想动。而又因为气血不顺,耐力差,一碰到困难和麻烦,立马抱怨与暴躁,负能量满满,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
而气虚气郁体质的人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即便休息了很久也提不起精神,甚至很多人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不想努力也不想奋斗。而又因为气血不顺,耐力差,一碰到困难和麻烦,立马抱怨与暴躁,负能量满满,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
反观那些高成就的人,一般都有一些共同特质,比如:精力充沛、记忆力好、行动力强、注意力集中,这种体质就是健康的“平和体质”,就像一块优质的电池充一会儿电就能持续续航。
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十分精神,十分事业。所以,在通往成功的这条路上,早就把体质不好的人筛了出去,有些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心理能量与身体能量不足,从体质这一关就输了。
5、赚钱的本质:创造的价值满足客户需求
我们每个人都对赚钱感兴趣,但不是人人都能赚到钱,但当我在理解到“赚钱就是创造的价值满足客户需求”这点后,便不再焦虑了。因为我相信:只要价值提供到了,满足客户了,钱自然就赚到了。
具体到自媒体行业,这个行业赚钱的本质,也是价值产生了变现。因而围绕创造价值的本质去进行改进提升,比如创作对用户真正有用的内容,而不是热衷于单纯的追热点,赚钱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
创造价值和磨练技艺一样,这个过程没那么容易的。所以,心理上要有一个准备,咬定青松不放松,至少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死磕,这个过程漫长且难熬,但也会直接淘汰掉一堆的竞争对手。
大多数人做不起自媒体,没有给自己留足一段死磕练艺的时间,他们死于内耗、死于自我怀疑,死于行动力。当一个人开始内耗,就会自我怀疑,行动力就跟不上,行动力跟不上,就更出不来成绩,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成大事的人都需要咬定战略不放松,向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死磕。
6、拒绝等靠要,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从小到大,从上学到工作,大多数人都是被生活推着走,家长、老师和领导让他学习、做事,他们就领令而行,很少有自己发自内心主动去做某件事情、去追求什么东西。
而这种被动性毫无规划的人生,本质是一种等靠要的思想(弱势文化)。在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只用了“等、靠、要”三个字就点透了什么是“弱势文化”?
“等”:在遇见事情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该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等别人去帮忙解决问题。
“靠”: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天靠地靠做梦,就是不想着该如何靠自己。
“要”:总觉得自己弱就有理,心安理得地找别人要东西,而不是凭自己本事去争取。
走出家庭与校园象牙塔的庇护,遭受一番社会毒打,是绝大多数人人生的必经之路,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不主动去争取,不去把握,不去改变,你的后半生何以从容而活?人生所有的问题,终归是自己的问题。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需他们有能力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所以,我们需要能主动地做出长远的自我成长计划,并一步步地去脚踏实地完成目标计划,由此才能获得人生的主动权。
7、产品思维,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
自媒体的所有动作,几乎都是围绕流量和产品而展开。
产品是自媒体变现的关键,变现主要2种方式,要么卖别人产品 ,要么卖自己产品。
因各大自媒体平台的规则与算法一直在变。所以,做一个知识IP,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课程、训练营、私教、咨询、陪跑等,总之,要把你的知识干货价值包装成可以售卖的产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即便你现在水平一般,也可以试着低门槛收费教小白,例如19.9元的写作社群,9.9元的阅读社群。
2022年,我尝试做自媒体,主要赚平台的流量费,但这个费用既少且不稳定,今年我转变思路,积极磨练产品思维,现在正努力坚持文章日更,并为制作课程做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而产品思维的延伸,是自己就可以活成一个产品和品牌。
摄影:木子
最后想说:
虽真正做成一件事没那么简单,但可能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如果一个人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将目前分解到每周、每日,每天进行总结复盘,不断改进迭代,那么日复一日地深耕,这个人取得进步是自然而得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常识,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日常的干扰因素太多了,原本的目标很快就会模糊,后面甚至连放下手机集中一段时间的注意力都很难做到。
为什么明明定好了目标,执行力却跟不上?本质上还是认知水平不够,毕竟低水平的思维模式,带不来高阶的成果,而如果执行力跟不上认知,那认知就是精神内耗。
如果要说我的2022年与2023年有什么区别?最大的不同是行动力如今有了明显提升,现在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会直接开干,然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而少说多做后,也少了很多精神内耗与焦虑,对生活的自主掌控感也在一点点增强。
我知道,这主要得益于自己不断主动学习与实践,接下来,我将继续进步,多做那些不难且正向的事情,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与能力价值。只要我走在正确的路上,每次前进一小点就感觉是干翻了一次世界,怕什么呢,来日方长,相信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407166.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