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上来讲,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四个工作流程,类似于新闻数据的工作形式:数据预处理、映射、绘制、显示。其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模型构建技术等多种工作技术,组成数据可视化技术的设计流程。
1数据预处理
数据处理是从数据获取开始,其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原始数据预处理及存储与面向可视化方法的数据处理。而这两项工作又分别有各自的操作步骤:
(1) 原始数据预处理及存储:数据格式及其标准化——数据变换技术——数据压缩和解压缩。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相关数据,并非每一个数据有有用,通过变换,进行筛选,得到准确的初始数据。处理的数据通常由较大数据容量,需采用标准交换格式储存,以美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NASA等单位研究成就最有成效。
(2)可视化的方式和内容,可能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变换处理。以三维数据成像为例,其深入变化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规范化处理;滤波处理;平滑处理;网格重新划分;坐标变换;几何变换;线性变换;分割与边缘检测;特征检测、增强和提取;查色表操纵和特征映射等。
2 映射
映射模块是完成将数值数据转变成几何数据的功能,因此映射功能实质上完成的是数据建模功能,是可视化技术的核心。可视化处理的数据类型随着应用领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应用数据应采用不同的映射技术。一些常见的方法如: 应用图形中可识别的变量来验证维数的基数,使用缩放比例和偏移量匹配数值范围,使用投影来压缩信息、获得统计量等。
3 绘制
其实就是构建数据模型或者场景,也就是讲数据进行可视化转变的环节。利用计算机构建数据真实感图像,包括:物体的精确图形表示和场景中光照效果的适当物理描述。物体的精确图形表示包括几何体建模技术、扫描转换技术、反走样技术、隐藏面消除技术。一个完整精确的图形描述通常需要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对图形表示的需要,不能把图形模型建得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4 显示
显示是数据可视化的终端,将已经制造出数据模型,通过纸质或者网络媒体,按用户指定的要求呈现给用户。显示模块类似于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其对应的软件层提供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显示模块除了完成图像信息输出功能外,用户的反馈信息也是通过显示模块传送到其他软件层中,以实现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可视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可视化要求实现动态调整映射关系,通过改变视图遍历数据,视图缩放等操作。
数据可视化案例繁多,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之下,几乎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据可视化技术,比如互联网、微博、维基百科、音乐等都可以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其中的数据信息表达出来。大数据时代,在互联网上形成没有数据就不真实的信息氛围;而数据可视化,则形成了数据没有图像就没有艺术的体验。在微博平台上,用户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数据图像,增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信任度与审美感。现在QQ、微信等交流软件,也开始运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增强艺术表达,在网友中引起热烈的回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65491.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