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思维是天生的语言”,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思维过程的反映。
一、语文教师思维状态出现偏差的后果
1.不是同课异构的同样一节语文课呈现不同的质量,其根源之一就是教师思维特质和过程的不同造成的。实际上课中体现的教学重点及所达到的目标和教案预期有差距。通常教师评价自己的课时,不能用一种评价量表便捷地对自己的课进行有效评价。
2.一些教师的发散性思维容易演绎成:思维过程的随意化,缺少科学性。
以上问题就是教师没有优化自己的思维,思维常处于欠缺系统化逻辑性状态,偏离了教学目标。其表现形式又各有不同。①只重第一层目标:“双基”培养,强化工具性,忽视语文课多功能性,缺乏人文性熏陶。②轻视第一层,重点放在第二层:文学审美,就会出现架空分析现象,学生的语文“双基”培养会出现弱化现象。③教师思维直奔第三层:文学审美泛化成文化审美,就有可能将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甚至变成花哨的表演课。
二、金字塔思维模式的原理及其作用
1.科学依据有4点。①认知心理学家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告诉教师尽量将任务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容易记住的。②形象化图形结构更利于教师高效规整思维。③语文教学以“选文”为基本施教单元,一篇“选文”就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④对教师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教师控制表达思维的顺序和重点是做到清晰授课的最重要的行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提出总结性结构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分层思想。所以笔者借助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该构筑科学的思维导图――“金字塔”思维模式。
2.概念界定:金字塔原理既是一种思维工具,也是一种课程模式,即由语文学科特点和沟通思维特点而生发的基于科学高效思维模式基石之上的一种语文课程设置模式。这是逻辑学在语文学科上的应用,阐述教师授课过程的思维组织原理,能有效帮助教师掌握思考问题的关键方法,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轻松构建思维导图,从而科学安排语文课内容。这是处理授课中教学重点不清问题的新方法。金字塔原理强调:“三维目标”明确,逻辑递进,科学规划课堂思维。
3.具体操作有5个方面。①在上课时,教师大脑中要先有金字塔结构图,然后再把教学任务一层一层地在金字塔立体思维结构图中展开。②每一层中的内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形成立体化结构。教师将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分层想清楚,才能讲清楚。③安排课程结构:“自下而上”的逻辑顺序,逐层推进,并呈金字塔形。上层是对下层的提炼、概括,下层是上层的基石。④内容要系统化,思考教学任务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体现不同的比重,呈现金字塔形。“金字塔”思维导图可以针对不同班级、课文,灵活操作,分层次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重、时间。建议范围:第一层大于等于5;第三层小于等于1;第二层根据其它两层调节。⑤如不能符合以上规则,就说明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
4.教师构建“金字塔”思维导图,可起到6个作用。①提高教师结构化思维能力,便于语文教师整合信息,使课堂高效化。②强化了三维教学目标为中心的沟通观念,掌握教学过程的标准结构、规范程序,高效沟通。③科学设置课程,使每节课的内容比重均衡,是对现通行的教学法的优化。④教学内容管理系统化,思考周到,全面严谨,不重叠,无遗漏。⑤语言组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紧扣教学目标。⑥“金字塔”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个形象化的评价量表,便于教师对一节课进行自我评价,也适宜评课教师做评价。
5.“金字塔”课程模式特色。①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层次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教师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和结构化的思考。②这是一种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模式。可以使授课过程结构化,以任务中心进行归类,推进上课环节。③确定教学目标的实施以及教学任务的安排次序和比重,避免教师思维混乱,保持思维的有序化。
6.金字塔思维模式目标。这种思维结构可以强化教学过程的逻辑化,使语文教师的思维结构化、形象化,使上课的思维过程与教学重点内容吻合,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特别有利于帮助教师准确、高效地对语文课堂思维进行整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57554.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