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和月球
月亮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很大影响,不仅仅是它的引力造成的潮汐作用,更在于其从古至今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人们很早就根据月亮运行周期制定了月历,在中国古代,人们更是根据月亮圆缺指导农业生产,更不用说那数不清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和神话故事了。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月亮的逐步了解,越来越多的人用更准确的名字“月球”相称。对于这样一颗天然的卫星,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与日俱增,对它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1958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就曾在探测月球方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他们一共发射了108个探测器,最终美国取得领先地位。但在那之后,美国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现在,探月热潮又一次来袭,包括美国在内的的十多个国家跃跃欲试。
根本原因在于,月球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地位,得到它就近乎赢得了未来的太空战,加之月球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这些都成为新一轮探月热潮的出发点。
如何定居月球
探月最终的目的还是殖民月球,那么人类如何在月球上定居呢?科学家设想了几种方案。
门德尔提出的模块化基地想象图
一是模块化基地。90年代初,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负责人温德尔·门德尔向白宫重提建设月球基地。门德尔计划向月球直接发射相关建筑模块,采用21根直径6米,长18米的巨型管道,组成3个等边六角形,六角形中用高压充气建立18米高的巨大圆舱,人员设备皆可容纳在管道或圆舱中。模块化基地的概念可操作性很强,毕竟月球上是个荒凉之地,人类要在那里站住脚跟,先期的实验性基地很重要,如果这些模块建造的足够小,那么运输应该没有问题,另外,这些模块最大的优势在于足够灵活,方便自由组装并承担不同的功能。
充气结构基地示意图
二是充气化基地。由于充气化结构可以极大程度上压缩体积,而且材料可以采用较轻材质,所以非常便于运输。但充气化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比较脆弱,容易造成减压风险,因为在结构内部需要模拟陆地大气(约1个大气压或1012325Pa)和大气气体量,所以充气结构需要承受非常高的压力,这就像一个大气球,容易受到微陨石和太阳辐射破坏。所以也有人提出在充气结构外部在覆盖一层保护性的风化层,以加强防护。
月球地下基地入口想象图
科学家发现的月球地下熔岩洞穴示意图
三是建设地底王国。科学家早前发现月球存在一个隧道,隧道连接着地底一个延伸约50公里的巨大地下洞穴,该洞穴内部高达十米,宽数百米,后来科学家又发现2个这样的隧道,据分析很有可能是熔岩活动的结果。而这些洞穴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也可以作为人类登月基地使用,因为地下洞穴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免于陨石袭击,而且受辐射影响也较小。随着登月活动的逐步深入,人类完全可以以这些天然洞穴为基础,打造出一个月球“地底王国”。
欧洲航天局的3d打印月球基地概念图
一块1.5公吨重的积木,作为月球土壤的3d打印示范
四是3D打印月球基地。众所周知,月球表面由于特殊的环境因素而覆盖了一层被称为风化层的粗糙的细小尘埃。欧洲航天局(ESA)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了他们的“月球砖石工程”研究,他们试图打破月球建筑对土质建筑材料的依赖,他们还通过分析德国科隆附近的4500万年前的火山灰来模拟月球风化层尘埃,之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了月球建筑的基本“砖块”。相信不久的将来,月球基地就可以批量打印制作了。
1971年7月31日,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戴维斯·斯科特与詹姆斯·欧文驾驶的月球车
五是建设移动月球基地。为了弥补固定基地和高度流动的漫游者之间的差距,第一个月球基地可能需要建成可移动的基地,与目前的漫游车不同的是,未来的基地化漫游车,将容纳很多人同时工作和生活。事实上,如果想长期殖民月球,这种解决方案非常具有可行性,虽然移动化基地无法进行静态的月球建设(比如农业生产),但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在月球表面随时进行自由移动和部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4681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