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点」是丁香医生的资讯栏目。今日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健康话题,我们会作出快速易懂的专业解读。
The Lancet HIV 发表论文
确认了第 2 例艾滋病治愈患者
图片来源:The Lancet HIV
2020 年 3 月 10 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 The Lancet HIV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确认了世界上第 2 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在疫情的阴霾之下,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很多人或许会疑问: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攻克了艾滋病?
丁香医生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新闻:
1 这个病人是怎样被治愈的?
故事得从一个中国学者的研究说起。
HIV 病毒主要的入侵对象,是 CD4+ T 细胞。1996 年,现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进一步发现 CCR5 是 HIV 侵入 CD4+ Τ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
图片来源:Nature
而有 1% 的高加索人(主要是欧洲人)天生携带 CCR5-Δ32 的基因突变,导致 CCR5 缺失。因此,他们可以说对 HIV 病毒天然免疫。
世界上第一名「被治愈」的 HIV 病例,就与这个基因突变有关。
2006 年,一位叫做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艾滋病患者,被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术。
他的医生从骨髓捐献者中挑选出了一位携带 CCR5-Δ32 突变的捐献者。经过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布朗不仅白血病被治愈了,体内也检测不到 HIV 病毒。
这一病例为 HIV 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布朗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被称为「柏林病人」。
柏林病人——蒂莫西·雷·布朗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但类似的治愈成果,并没有再次复现。
直到去年 3 月 8 号,剑桥大学的 Ravindra K. Gupta 教授带领团队在权威学术期刊 Nature 发表了论文:
英国伦敦一位同时患有霍奇金淋巴瘤和艾滋病的病人,在接受来源于 CCR5-Δ32 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 16 个月内,不仅霍奇金淋巴瘤康复了,患者血液内也没有再发现艾滋病病毒。
随后该患者停止服用 ΑRT 药物(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组合,也被称为「鸡尾酒疗法」) 18 个月,在论文投稿前血液内也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
学界将这位患者称为「伦敦病人」,但当时,研究人员并没有宣布「治愈」,而是谨慎地将他定义为「长期缓解」。
到了今年,作者对患者病情改善的评估从「长期缓解」改为了「治愈」,并确认 「伦敦病人」是世界上第 2 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柏林病人」从此不再孤独。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是否意味着人类攻克了艾滋病?
这是一个努力方向,但现在离攻克艾滋病,还很远。
因为「柏林病人」与「伦敦病人」的治疗方案并不适用于全部的艾滋病人。
首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风险的。
治疗和投资一样,需要评估风险与收益。
被移植造血干细胞的病人,必须首先接受放化疗等措施来清除原有的骨髓造血系统,这个过程极易并发感染,干细胞移植后也有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容易发生多个器官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对于艾滋病,目前已有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经让艾滋病成为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高风险但治愈率得不到保证的措施,是不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
但对于恶性血液疾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让患者绝处逢生。
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被治愈的患者,分别还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所以他们治疗的首要出发点,其实是治疗血液疾病,在这基础上去寻找刚好带有 CCR5-Δ32 突变的捐献者。
并且移植后并不是绝对能治愈艾滋病,「柏林病人」之后,研究者们按照同样的步骤在六位同时也患有白血病的 HIV 感染者身上进行了治疗,但其中有的患者死于白血病,有的死于干细胞移植引起的并发症,还有的患者 HIV 病毒仍旧留在体内。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第二个问题,带有 CCR5-Δ32 突变的捐献者太难找了。
前面提到, 1% 的高加索人天生携带 CCR5-Δ32 的突变,而这些人中愿意捐献的更是少之又少。
「柏林病人」当时接受骨髓移植前,为了找到带有 CCR5 突变基因的样本,做了足足 61 次试验,才找到了配对成功的样本。
对于非欧洲地区的艾滋病人,就更难了。
除此之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推广还有很多很多困难——治疗费用很高、难度也很高、只适用于 CCR5 (R5) 嗜性 HIV 病毒等。
但是,这两个案例也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学者。
3 艾滋病治愈背后的中国学者
现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在 1996 年证明 CCR5 是 HIV 病毒侵入 Τ 细胞的主要受体,这是这两个治愈案例的理论基础。
而在 2019 年,邓宏魁教授团队、陈虎教授团队和吴昊教授团队共同探索,研究了将 CCR5 基因编辑的干细胞用于治疗同时患有艾滋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图片来源: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在这一方案中,通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编辑造血干细胞中的 CCR5 后进行移植以规避伦理学和安全问题的方法,该方法有望将「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量产,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尽管研究中的编辑效率不高,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潜力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实。
本次「伦敦病人」被治愈也进一步证明,邓宏魁教授、陈虎教授、吴昊教授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可惜的是,陈虎教授已于 2019 年 7 月 24 日 20 时 50 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 57 岁。
陈虎教授
在攻克艾滋病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年轻的研究者接过前人的衣钵继续探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46718.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