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当下的互联网医疗市场,这个词儿再合适不过了。
上周末,一则“春雨医生”倒掉的消息突然在朋友圈疯传。这个“倒掉”自然是谣传,官方也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不确定和疑虑也由此可见一斑。
- 大饼的市场,虚幻的泡沫
尽管已经喧嚣了一段时间,但互联网医疗本身并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市场,行业也并没有临近爆发点,目前的热潮更多的是被资本催生出来的。正因为市场社会对互联网医疗的定位仍然争论不休,互联网医疗也被冠上了许多医疗外的“期望”。很多人把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看做打破当下医疗体制的杀手锏。殊不知基于医疗服务市场的互联网医疗只是支付方控费的工具和手段,既不能担当医改的大任,也不是医院的附庸。
网上医疗看似很美,但当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其实也不过是个另类的“中介”而已。泡泡吹的再大,还是代替不了实际的诊疗。医疗问题不同于其他,首先信任就是一个大问题,涉及人的生命健康,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者对安全都分外重视,对新东西都格外警惕。再敢吃螃蟹的人也不会随便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找个口碑好、信得过的”我想是每个患者的基本想法。但建立信任是需要时间的。这种毫无先例的互联网式医患的中介或者直接的服务提供商,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消费者和配套行业的信任。而且,如果仅仅是这种简单的“帮人介绍靠谱医生”的经营方式,不禁让人想起了早些年肆虐各大医院的一个职业——号贩子。
互联网医疗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慢工出细活是不可避免的。但沾上“互联网”就不是你想慢就能慢下来了。在一个无法自身造血的市场,资本的周期决定了市场的周期,这不是一厢情愿所能解决的。前期的烧钱加上不确定的将来,要想维持这个泡沫只有寻找一轮又一轮的接盘侠,如果没有人接,那就非常危险了。这也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脆弱性的核心表现。
- 困境在哪里?
互联网化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为何只有医疗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和对抗呢?
答案很简单,医疗其实是一个环境很大但市场很小的行业。医疗与其他行业不同,作为公共基础资源的一部分,政府政策对于其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这种带有行政垄断性质的行业,新项目想要进入必然要面临很高的门槛。处于安全管理的考量,政府势必要对此类平台提高准入和监管标准。
其次,若要真正做出一个“网上医院”,肯定要与公立医院进行数据上的打通。而这恰恰是当下环境下很难实现的。因此很多创业者只能为患者另做一套数据,但这套数据能否拿来用,能否作为医生的诊疗参考,都存在很大疑问。
最后,网上医生由于没有处方权,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问诊台”的角色。而想要说服用户为“咨询”付费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都是要付钱我干嘛不直接去医院呢?这也导致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在产业链的边缘喝口凉汤,无法触及到核心利益。即便确实积累了一批用户,也始终无法实现价值变现。
比起蜂拥而起的质疑,春雨官方回应却称不上掷地有声。或许他们也知道,扭转市场的信心并不是去喊口号或者融更多的钱,切实找到盈利的途径,这才是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46377.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