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什么是思想市场。

如题。中国已经迈进新时代,经济学术、产业商业分析自然也应与时俱进。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术上的经济论文、媒体上的财经评论汗牛充栋,自媒体对行业的解析文章更是鱼龙混杂,而真正值得一读的文章并不太多。

时常和经济金融、互联网科技圈的朋友讨论经济和商业问题,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聚焦在经济学、公司治理既有的理论框架之内。由于理论体系接近,在分析问题时自然就少了很多无谓的概念之争,直指问题要害相对更为容易,同时避免了文人之间天然的口水之辩。

这固然因为我们这代人都有着相对完备的经济学训练,对包装时髦的理论模型熟稔有加,但对历史、社会现实的把握则恰恰十分薄弱,这也导致很多文章,除了数据和理论,除了从学问到学问,除了自说自话的术语,而很难有普罗大众都能看明白、或者极其富有洞察力的洞见,面目可憎的文章随处可见。

其实这也是当下诸多主流经济学家、财经评论人、科技评论人的普遍尴尬。无论是著名经济学家,还是资深评论人,加上所谓的意见领袖,在不少议题上的言论,早已经陷入了“车轱辘话”来回说、加上面提及的面目可憎的境地。

不仅在文本上如此。更可悲的是,由于我们过于关注经济逻辑的推演,尤其是在单篇的学术论文、分析评论之中,更加难以全面的梳理众多经济变量,导致基于此的预测和结论,不少最终都与事实存在差距。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之所以预测屡屡落空,其根源也就在这里。

观察视野极为宽广的学者,目前已经成为稀有物种。做到翔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其实没那么复杂和艰难,但是融合了政治、历史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则实为不易。虽然这年头,在激情理想的青春岁月,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人不少。

但现实是,多数人依然沉浸在各种最基本的概念之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倡议,并未在今日有多大的改观。而对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经典著作的研读,我们这一代人很明显远远不够。而不读那些真正大学者的著作,要想对中国经济社会有整体精准的把握,就完全不具备基本的理论铺垫,妄谈形成自己的体系。

很多已经而立之年,乃至如今已经蜚声学界的不少中青年学者,阅读宽度和深度,都远不足以驾驭起对中国经济更为深入的本质分析。今天,有一批十分红火的经济学家明星,几乎对中国所有的问题都能侃侃而谈,说出来的内容都看起来十分的在理。但是,若仔细追求其背后的学理逻辑,实证检验,则多数只能归之为无稽之谈的行列。

在经历了长达三四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目前的确存在太多的忧患。对经济现状的分析入木三分,就必须深入地触及到经济的制度变迁、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和民众行为等长期性的因素,而不是局限于货币金融、宏观调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等一般的分析框架。

这一点尤为重要,对于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而言,能否再续黄金十年,绝不是能不能保证适度的GDP增长这么简单,时至今日,所有领域要想实现崛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都必须触及到更深的制度和文化层面。

犹记得2011年,在某次论坛的现场,科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通过视频在大洋彼岸,第一次发出“中国经济面临一个严重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场的忠告,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经济诸多弊端和险象丛生的根源。

相较于对土地市场、国企改革、计划生育等具体政策的建言,“缺乏思想市场”的忠告更加显得极具洞见。因为自由成熟的“思想市场”,其一,对应的必然是“中国创造”,而非依赖资源投入和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制造”,其二,也自然能够为中国经济的问题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像现在的思想界声音极其聒噪并无多少建设性。

思想市场的缺乏,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跨界思考缺位,明显是个较大bug。以此观之,没有开放的思想市场,中国经济缺乏技术创新,这就使得中国企业鲜有依靠技术积累和品牌美誉,奠定行业性的全球领导地位。实际上,下一轮的改革红利,必然是以知识创新、思想市场活力释放为根本。这是我们可以期待的新时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4466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

(0)
创业小编创业小编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23日

联系我们

QQ:95107643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邮件:951076433@qq.com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