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科技互联网界“硬核”大佬微软做了一件令众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把自家的服务器沉到海底…
“水下数据中心计划”启动
要问电子设备的天敌是什么,想必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水”。而这个天敌,恰巧是微软这个Natick 项目中不得不面对面硬刚的难题。将855台台式电脑计算能力的服务器,装入钢制密封舱内,完全与水隔绝开。
图为微软第一次实体试验
并且为了实时监控舱体在水下的情况,及时发现硬件故障和漏水风险,微软还在密封舱的水下系统配备了 100 多种不同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湿度等指标。
乍一听这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但也侧面反映了微软对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持续追求。该解决方案提供更少的资源密集型选择,快速供应,更低的成本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高敏捷性。
两年后的现在打捞情况
在海底“住”了两年多的钢制密封舱,打捞上来后表面已经布满了海底生物,看起来充满了“年代感”。
不过经清理打开舱门后,工作人员发现仅有八台服务器出现了一些故障情况,而这个故障率是在陆地上的八分之一。
科技与环境共存
被丢在水里的服务器状况,反而比在岸上专业设备包围中的服务器运行得还要好,这个情况显然有点出乎意料。但其中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服务器像其他的电子设备一样,运行中也需要散热。而服务器丢在海里,海水就是天然的冷却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营的更加高效安全,也更环保。
因为和服务器的硬件成本相比,传统的机房消耗最多的其实是电,其中包括服务器运转的电力和给服务器散热的电。而且给服务器散热消耗的电力占据服务器电力消耗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像微软一样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无疑会极大地降低这部分能源损耗。
微软此次试验的成功,也让科技和环境共同生存有了一个新方向,不仅是节约能源,对相关设备的储存和放置也有极大的意义。众所周知,我们的土地资源十分珍贵,而地球表面70%都是水,拥有极大的空间。
在这种“多赢”的局面下,这项技术势必会发展为一个新趋势。大虾已经开始脑补以后这种集群进入海中,改变水文状况,还开始有各种原本不生存在这个海域的生物依靠机房活了下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3964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