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大V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段子手的时代,起码在微博和知乎平台上是的。
目前的新浪微博和知乎上,段子手和大V们每天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狂怼新浪小秘书和知乎小管家。然而,面对目前社交平台上狼多肉少的局面,限流和智能排序成为了越来越多平台的选择。
新浪微博(图片来自于谷歌)
限流和智能排序对于玩微博和知乎的用户来说一直是一件比较让人困扰的事情。普通用户不算什么,对大V来说这样的措施则是致命的。大V需要更大的曝光量,同时也希望把自己针对最新事件的观点传达给粉丝们,但限流和智能排序毁掉了这一切。
现在人们经常说的限流,来自于新浪在2014年4月份推出的“信息流优化计划”。最早“信息流优化计划”被用作清理低质量、低互动内容以及垃圾营销信息的重要手段。现在,信息流优化计划和早期的功能不同,变为优化用户首页阅读内容。
新浪微博的限流与FaceBook的EdgeRank算法相似,平台把你所有关注的账号看作一个信息池。如果没有进行优化,那么这些信息都将按照时间顺序出现在你的首页中。
新浪微博的优化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信息进行一个新的权重排序,那些权重更高的微博将会出现在用户首页靠前的位置,而非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排序。
信息流优化计划(图片来自于谷歌)
那么如何能够提升信息池中的权重呢?新浪微博给出了三个指标:亲密度、质量分、新鲜度。新鲜度自不必说,亲密度和质量分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
根据新浪微博的算法,双方互动的次数越高,亲密度也就越高,对方的微博出现在你首页的几率也就越大。质量分将会由机器进行计算,文字越长,图文并茂的内容质量分就越高。也就是说,用户很难看到一个正常顺序的首页,除非把账号放到相应的分组中。
知乎的限流与新浪微博不同,他们采取的方法更加类似于 Learning to Rank 。如果你是2014年之后的新知乎用户,都会默认按照这一算法排列你的首页。
用户关注了某一账号之后,只会有部分回答出现在首页上。当账号行为为空白时,会推荐一些大的话题,推送热门内容,其中受限制话题必须主动关注才能看到。首页的动态上限为2000条左右。
知乎(图片来自于谷歌)
最近的四年是新浪微博用户数量极速增长的四年,而内容创作者在微博上也越来越多。但是,新浪内部对于这些数据并没有满足,反而产生了危机感。
内容创作者的增多,所带来的弊端莫过于阅读这些内容的用户并没有增多。优质内容没有得到有效传播,显然是新浪所不能容忍的。
新的智能排序中,新浪把亲密度这一项作为信息权重的指标之一,显然是希望用户能够进一步的互动,并提升社交的粘性。这样的举动驳斥了那些认为新浪微博将会转型做新闻信息类网站的观点。
智能排序既能帮助原创信息实现传播,又能够让用户的社交粘性实现进一步增加,可谓一举两得。不过,这样的智能排序对于用户体验的破坏依旧是巨大的。
用户看不到最新的内容,经常看到的是前一天甚至是一周前的内容,这样的体验显然与社交网站的定位也是相悖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推动着微博进行限流呢?财报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2017年,新浪微博来自广告和营销方面的营收达到了9.967亿美元,2016年这一数字为5.710亿美元。短短一年之间,新浪微博的广告营收就翻了一番。这些广告营收很多都依赖于热门微博和热门搜索,智能排序与付费推广相结合,新浪为什么赚得盆满钵满也就不难理解了。
知乎对于优质内容的浪费显然要比新浪微博着急。这两年许多初期入驻的知乎大牛已经离开,但新用户却如潮水一般涌入。这些新用户中,内容创作者远远多于普通用户。这些内容创作者都希望借助知乎平台聚集人气,而原创内容的过剩也在所难免了。
知乎(图片来自于谷歌)
在实时性这种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上,知乎还是能够拎得清的。知乎首页其实从实时性的需求上远不如新浪微博,但他们的社交产品就不一样了。自去年开始,知乎也开始推出了他们的社交平台“想法”。
和知乎个人首页相比,想法页面就老实了很多。作为社交领域的新兵,知乎并没有对于想法进行智能排序,双管齐下成为了知乎的选择。显然,知乎希望这一刚刚推出的产品能够积累更多的口碑,并迅速提升自身的用户粘性。
大V们自然还会因为限流和智能排序与微博知乎进行“斗争”,但闹过之后,大V们依旧会在这两个平台中活跃,更多的新用户也会涌入到这两个“茶馆”中。毕竟,相类似的平台在国内还是太少太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17842.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