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可谓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各种融资、上市、战略布局的背后,却极少有平台提及自身的盈利状况。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互联网金融进入调整期,优胜劣汰的节奏将会加速,而盈利模式依旧是各家平台都在摸索的问题。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末,国内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154家,全国网贷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突破2万亿元。而据苏宁金融研究院基于各类公开渠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10月末,只有8家平台在官网或财务报告中披露了盈利信息,有10家平台的负责人在媒体访谈中披露了盈利信息,合计18家,不足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
近日,我们了解到为数不多的盈利平台钱罐子,带大家窥探互联网金融盈利的秘密。
打造资产内核,创造盈利空间
众所周知,后监管时代的互联网金融,资产质量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钱罐子COO蔡弋戈认为,现阶段的问题在于不仅各家机构的烧钱扩张越来越难以持续,优质资产的获取也日益艰难。在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借款群体小微企业借贷需求减弱,资产数量减少,不少平台面临“资产配置荒”,优质资产更是稀缺。他提到,由于大部分中小平台的风控实力有限,在资产质量的甄别上判断不足,也增加了优质资产的获取难度。
“相对而言,钱罐子获取资产的方式更为细致,我们从一开始便布局银行票据、建筑投标保证金、消费金融细分领域等资产,使得资产的质量和供应得以保障。”蔡弋戈介绍,“特别是在监管意见出台之后,许多平台面临资产调整的情况下,钱罐子并没有慌乱。打造了强有力的资产内核,才有了如今的盈利空间,这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盈利点比较单一,这不仅难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也造成产品和模式的同质化。钱罐子愿意和行业一道,共同去探讨更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摈弃烧钱模式,持续做口碑做服务
经过几年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行业早期的发展红利已经逐渐消退。惨烈竞争下,平台大多已经陷入“只拼规模不赚钱”的恶性循环,融资或股东加大投入、快速扩张成为普遍生存法则。这很容易给外界造成一种错觉,觉得互联网金融拥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事实上,各类融资新闻并不能掩盖盈利难的问题。
这是一个囚徒博弈的恶性循环。伴随竞争加剧,平台获客的成本不断水涨船高。过去一两年,平均每个用户只要60-80元;现在则已经涨至200-300元;而业内普遍预计,在未来一两年,这个成本可能还将增长至500元甚至更高。
关于这一现象,蔡弋戈说到:“烧钱模式可以带来短期效应,带并不能持久,建立起平台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力显然更重要,烧钱模式尽管让用户了解了平台甚至进一步进行了投资,但本质上并有给用户一个选择这家平台而非其他平台的理由。”
“可以看到,钱罐子并没有花很大的力度去推广和宣传,但在现有用户之间,已自然形成了良性传播效应。除了资产优质外,更大的原因在于我们愿意去优化用户体验,专注于提升理财服务。”蔡弋戈说。
积极创新,开源节流
如此众多的平台,却只有1%实现盈利,这是互联网金融正在面临的难题。没有盈利模式的创新,就不可能有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在过去,一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规模才能让互联网金融平台产生利润,而这些论据的思维模式在于,大规模投入产出的效益才足以覆盖成本实现盈利,认为只有平台达到数十亿规模的时候,才拥有盈利能力。
钱罐子无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开源节流。以创新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继而形成用户圈的有效传播,更精准的运营方式避免陷入互联网金融中的混战。在今年2月,钱罐子成交额破10亿不久,即已实现了盈利。而目前,钱罐子成交额达到了近80亿。
打造产品核心价值,才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正如蔡弋戈所言:“能创造价值的,才具有价值。在互联网金融的长征路上,比的不是谁走得更快,而是最终谁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1571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