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讲自己在学理财,读《小狗钱钱》学到了很多。但有一个困惑:书中建议我们注销掉所有的信用卡。可实际生活中,各大信用卡经常会搞各种活动,比如积分换购、享受折扣,50天的免息期等,我感觉很方便啊。你怎么看?
首先我认为,事情都是相对的,《小狗钱钱》讲的是,销掉信用卡来控制支出,相当一部分人因为超前消费而陷入债务危机中,沦为“月光族”。
生活中也有不少卡神,利用信用卡的50天的免息期,以及各种分期,买车买房,投资生意,利用杠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回报。
你如果有精力去应付每个月的到期还款日,资金流动的利息,各路商家层出不穷的优惠活动,那这是好事。如果没有精力去弄,那申请后不用即可。
我自己也有信用卡,几张卡额度加起来有50万左右,除了加油、旅行、买大件商品的时候,才会用到。信用卡对我来说,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遭遇风险危机的时刻,能不求人。
究竟哪一种理财方式是好的,哪一种是坏的。还是看个人的控制力。
既然聊到信用卡,那我们来说说信用卡方面的项目。
早些年在重庆上班的时候,公司在一个写字楼里。楼里有很多单位,推广信用卡办理的一波又一波的来
招商银行
浦发银行
交通银行
......
夏天的每天一趟又一趟的扫楼,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们:“这么热的天,看到你们好几次了,你们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么?推广一次有多少提成啊?这么拼。”
他说:“不是的,这是份兼职,每个银行的制度不一样,有的推荐一次只有30多块,有的能有100多块,赚的不多,但多少也是份收入。”
那段时间碰巧是P2P最火的时候,我手里已经有了好几张信用卡,靠着来回周转也套利了不少,所以对信用卡佣金多少有些了解。
正常来说,信用卡的佣金,不止这么低,这是在某平台看到的佣金情况。
他们推广赚到的钱,多半是被扣量了。
平台和渠道就是信息差,这类做兼职的朋友,没有去网络上找过这方面的推广平台。基本都是去一些所谓的公司里当业务推广员,帮助老板完成任务。
按照这个业务员的说法,底薪+提成,推广的越多,赚的越多,一个月差不多能赚5K左右。
而我按市场行情计算,估计老板至少自己还能挣到佣金的30%,也就是佣金200的单子,能躺赚60元。
这类业务推广公司,和保险、地产一样,会一直招员工。如果公司有30~50个这样的推销人员,每月躺赚的收入是多少?
相信大家心里是有数的。
有赚钱思维的人永远比务实干事的人赚得更丰厚一些。
项目操作的逻辑是什么?
1、去注册一个类似平台的账号
把这个账号里的所有业务都分销出来,交给负责推广的人员。
2、让别人帮自己办事
大家都想赚钱,或许一些人会自己去接信用卡推广订单,但毕竟个人的体力和耐力是有限的,也没法解决推广中的各种问题。
而成立公司,这群人形成一个圈子,互相学习,分享经验,便能使业绩获得极大的提升。
3、信息差赚钱是永远的规律
我们常听说,做的越多就赚得越多。
地推团队的老板便是利用这个道理,充分的积压了业务员的时间,让他们每天都都疲于工作,减少思考和接触其他渠道资讯的机会,这样他们便很难找到让自己跳的更高的平台。
4、丰富的产业链经济
这种分包业务的模式很常见,就是CPA广告。
分包公司的老板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不同的推广项目,交给员工去做,比如推荐办卡,网贷、代还,招代理,POS机,企业支付,代理记账...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推广得当,利润空间很大。
充分管理了员工的工作时间,使他们过得更加“充实又有收获”。
手机普及的很快,信息传递也很快。我们认为信息传递快信息差会被消除,反而成了最大的信息差。
平台与平台之间存在天然的信息差。
很多人看公众号不看抖音,很多人看知乎号不看微博,很多人看短视频不听喜马拉雅。
同样的内容换个平台依旧是全新的内容。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被“信息差”左右,这就是互联网永远存在赚钱项目的原因。
同理,因为信息差以及个人的知识理解差距,我们把握机会的能力也不同。
有人靠薅银行的羊毛,**,买车买房。
有人靠提前消费**,负债累累,众叛亲离。
说到底,当你没有足够多的阅历和控制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哪怕就给你一个特别赚钱的项目,你也不知道如何去做好这件事。
我们缺的从不都不是赚钱的机会,而是赚钱的眼光。
最后,在说个关于信用卡优惠省钱的问题。
所谓优惠,都是商家设定好的规则。你按照规则玩游戏挣的只是小利,最大赢家永远都是银行和商家。
任何事情,反向思考,便能大彻大悟。他们为什么要搞优惠?真的是希望用户得到更多吗?
肯定不是!
能赚到更多的钱,才有人愿意搞优惠。
市场经济总量是一定的,有人要获利,总归有人会损失。
原本没有购物需求的人,或者是可买可不买的人,突然看到一件商品今天搞活动,优惠2000,甚至是五折让利,他们便可能会消费。
买的人想的并不是我今天花了几千元,而是我省了几千元。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信用卡为什么要花那么高的佣金去鼓励别人去推广?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人用了信用卡,就肯定有人忍不住先花掉未来的钱和借更多的钱,这一部分忍不住花钱的人,哪怕只有30%,甚至20%,都足以赚回当初付出付出的成本。
所以啊,花钱的时候,最好多想想:你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1268.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