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学生时代背诵的那篇《孔雀东南飞》吗?刘氏十五岁会弹的乐器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她弹的便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箜篌
箜篌音色华美,在古代深受宫廷与民间喜爱,可惜却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沉寂了。
一首描绘音乐的浪漫诗篇
箜篌有什么厉害?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李凭箜篌引
李贺(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脍炙人口的《李凭箜篌引》,作者运用一连串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说明了箜篌的音色多变、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诗句运用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烘托出箜篌乐的动人心弦。
这乐器有这么神?没错,箜篌就是能弹出“仙气飘飘”的音乐来。
箜篌的盛与衰
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箜篌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尤其在隋唐年间,盛世繁华,需要一种最符合这个时代的音色。含蓄的古筝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追求,华丽的箜篌就这样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并广受赞誉。
《李凭箜篌引》就是中唐时期所做,唐朝的绘画作品、刺绣作品中,也时常会出现箜篌的身影。然而,也正是因为王公贵族的重视,朝廷害怕箜篌外传,于是将箜篌长期拘禁在不见天日的高门之中。
就这样,箜篌的形制得不到改进,技术退化,曲目匮乏,最后甚至被称为“靡靡之音”,明末清初时即已失传,保存至今的实物少的可怜,且绝大多数都是残片。
现代通过研究古代资料,试图再现古箜篌,几经改良,最终制成的雁柱箜篌,也只能与古物稍作媲美。
很多人觉得箜篌和竖琴长得有些像,但是其实它们有很大差别。倾听箜篌,那是幽幽古音,从历史深处传来。演绎东方神韵,令人赞叹。
箜篌的弦分阴阳面,属于双排弦,竖琴则是单排弦;箜篌的共鸣箱是梨形,而竖琴的是三角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12569.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