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木刻研究以黑白为正宗”。史载版画源于唐代,之初出于实用性而以复制为目的的制版术,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代代木刻艺人传承、创造,将复制性木刻带入明代的鼎盛时期。到上世纪30年代,从复制中走出来的中国木刻,将木刻本身的语言特色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使之逐渐走上了创造版画之路,版画也从实用性中彻底摆脱,成为能入殿堂的一种艺术形式。多此,黑白木刻就不再是单纯的木刻,而是一个画种,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中的黑白版画指的是传统的黑白木刻版画。现代版画多元化、外延扩大化、边界模糊化,材料、手段现代化,版画的形式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纷纭复杂,具想象力的如天马行空的主题、技法及版种交叠,让人目炫、惊异、目不暇接,在对一种形式还没来得及细细揣摸,新的形式就又出现了。在欣喜于版画界发展的活力之时,也略有些无方向的茫然。
回顾版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再对现代版画语言的解读,可以显见,版画的发展根基于黑白版画。2010年5月,以“刀木魂灵”为主题,在深圳展出了专以黑白木刻为毕生事业的肖像版画家颜仲先生生前150件中外名人肖像作品。作品幅面不大,皆为黑白,但件件经典,凸显人物的精神气质,其表现张力,动人心魂,感人至深,切合了以“刀刻木,直指魂灵”的主题。 黑白版画看似简单、朴实,却在刀与版的磨合、对话、交融中,将画家的情感和艺术话语淋漓尽致而又含蓄有力地展现出来。黑与白是最直接而毫无犹疑的对比,在不同的节奏韵律中,通过画家灵动的刀法变化,在画面上以各种形式的点线面的巧妙处理,不同的疏密和组合变化达成黑、白、灰的千变万化,呈现出来的是超越黑与白的多重色彩感觉。正是黑白版画这种纯净、执着让它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强烈、内敛、明确,不会有茫然之感。世界著名的版画家肯特对黑白木刻的理解是:版画最起点和最难点都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 黑白版画是版画的根和版画的轴,承载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叙述着千古故事,把着版画的发展方向,散发是永恒的艺术魅力。 黑白版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自成一完整的体系。在林林总总的教科书中,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个共性,其基础都以黑白木刻技法为基础。在用很大的篇幅和课时完全介绍黑白木刻的一套基础技法后,才对其他版中进行讲解。
从黑与白这一组对比关系来说,黑白版画具有生命力的决定因素在于这一对关系的概括性处理。黑白版画是经过了版画家高度提炼,忽略那些物象中不重要的造型元素,保留那些能触动画家心灵的东西,在经过艺术再加工后,赋予了新的生命。其中的木刻艺术语言来自刀、板、印,是一个复杂而带有创造性的小工程,工程中的道道工序,带着预料内外的变化、画家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以及奇妙变化,在通过转印的间接性艺术表现方式上,黑白版画的艺术语言不会像其他版种或其他画种那样随性随意、柔和,而是直白简明,具有冲击力,这种语言特点的发扬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黑白版画是对刀法印痕的高度纯化。刀法是木刻的生命,黑白版画将色彩简化到极致,突出的就是刀法及以此形成的印痕。黑、白以及黑白色块形成的多种层次的灰,有如中国的水墨画,简单确变化无穷。去了色彩,留存了刀法印痕,强调了刀与版经过反复对话后凝固于画面永恒的印迹。有如水墨画中的意韵和笔触。黑白木刻版画对刀法的强调使刀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画家手里的刀如笔随心所用,意念所及,刀法皆可实现。 曾经试着去探究黑白两者的色彩特性,发现它们并未出现在色环中。其实黑与白更多的是感 彩特征和精神属性。人类对于黑和白,直接的心理反应是黑色给人虚无,暗无天日、沉闷、厚重、没有希望等,而白让人感觉亮、干净、光明、寒冷等。从科学的角度,黑与白是光作用在物质上的结果,黑色物体有如一个魔怪将所有光线都吸走无一遗漏,而白色物体正好相反,所有的光到它身上都被它全部反射出去,是一种无私的高洁的表现。中国传统的阴阳、八卦、太极都是黑与白的组合。这种人类一直承袭下来的对黑白的理解和感受,与黑白版画中这一对比关系形成的画面效果,竟然是如此心照不宣的统一。黑白版画的艺术魅力其实早已加注了人本身的感情,其永恒性也将跟随人文精神延续不绝。黑与白这一对比关系有如在“有”与“无”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在画面上形成一个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无相生的感受。在黑与白两个极端之间,把创作思想浓缩在经过黑与白的千变万化的组合中,可以抓住最主要的形象特征,删繁求简,高度提炼,塑造出明快强烈且节奏韵律明亮的视觉效果。
张漾兮 抢米
李桦 起来
林军 巫峡
程勉 夜诊
莫测 江畔
力群 林间
王维新 建设工地
程勉 母亲的泪
付恒学 黎明号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1226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