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 江苏省西南部,是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中国 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21], 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 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 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22][23]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市中心 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24]总面积6587.02km²[25],2017年建成区面积1398.69km²。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 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 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 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 金陵为行都。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也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4]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5][6],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 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 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是中国古人类研究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仅有南京一处。这不仅让“ 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唯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地方,也为人类多地起源论提供了有力依据,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7]
南京(15)
约7000-8000年前,出现了以 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今 栖霞地区已有农业文明产生。[8]在市中心的 鼓楼岗北阴阳营、 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3000年前,相当于中原的商周之际, 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 湖熟文化。春秋战国时,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9]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 六合已设有 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至2016年已有2587年。[6]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 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 中华门外的 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 石头城筑 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 建业(282年改 建邺)。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 南京图书馆和 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的 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 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 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0][11]
南京(16)
六朝 建康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六朝皇宫 台城,为北魏都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深远影响了后世都城建设的形制。[12][13]
隋唐两代,南京受到北方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 李白、 刘禹锡、 杜牧、 李商隐等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
唐亡后, 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建城邑。北方中国战火不断,而自杨吴始,70多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秦淮河两岸集市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是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北宋政治家 王安石曾3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此。1129年,宋高宗赵构改江宁府为 建康府,作为行都,为江南东路首府。绍兴八年定建康为 留都。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京 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并有 抗金故垒遗存。
南京(8)
元代时改为 集庆路,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6000多户, 南京云锦成为元代皇家御用品,南京成为江南地区纺织业中心。
1356年, 朱元璋攻占集庆,改为 应天府。1368年建立明朝,以南京为京师,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 南京明城墙,是 世界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 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安南、琉球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1402年,朱棣发动 靖难之役夺 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 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设 南京六部等机构,行使双京制, 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1430年, 郑和从南京 龙江关(今 下关)启航,率领二万七千余官兵,驾驶宝船61艘,开始第七次远航。
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首都。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 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南京这座大城,未免眼花缭乱……明代的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九世纪的欧洲任何最大的首都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14]终明一朝,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京(11)
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殉国后,同年五月 朱由崧被四镇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 南明政权。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遂即废除国都地位,改 应天府为 江宁府,成为 江南省省府。南京成为统辖今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军民政务的 两江总督都署驻地。在经济方面南京也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南京设立的规模庞大的 江宁织造府,生产丝织品以供应皇家需求。
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同年8月清政府在南京 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由此开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 太平天国,改称 天京,建都11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 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15]
1911年12月29日,起义的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 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 中华民国临时
南京(25)
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3月24日, 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同年置南京 特别市。1930年改为院辖市( 直辖市)。1927年至1937年定都南京的这十年被称作中国的“ 黄金十年”,期间南京进行大规模的首都建设,奠定了南京现代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万以上,为中国六大城市之一。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 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史称 南京大屠杀。[16]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7]
建国以后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南京解放,成为建国初全国13个直辖市之一。1952年9月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1月15日,南京改为省辖市。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辖市改为 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9]
旧称:冶城、 越城、 石头城、白下、 江宁、丹阳、 金陵、 秣陵、 建业、 扬州、建邺、 建康、秦淮、 升州(昇州)、 蒋州、上元、集庆、 应天、京师、南京、南都、 天京、 首都
别称:龙盘虎踞( 龙蟠虎踞)、 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博爱之都、开明之城、 江南佳丽地、钟山风雨帝王城
建都朝代: 东吴、 东晋、 南朝· 宋、南朝· 齐、南朝· 梁、南朝· 陈、五代· 杨吴 (西都)、五代· 南唐、 南宋 ( 行都 )、 明、 南明、 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
地形地貌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 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 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 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气候特点
南京(24)
南京属北 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 江南、 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已摘去“火炉”的称呼。
水文资源
南京水域面积达11%以上,有 秦淮河、 金川河、 玄武湖、 莫愁湖、 百家湖、 石臼湖、 固城湖、 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长江穿城,沿江岸线总长近200公里。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 固城湖、 石臼湖)、两河( 滁河、 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水资源
南京平均降水量1073.8毫米,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24]
生物资源
南京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属于中国现代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林木覆盖率26.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7平方米,位居中国前三甲,是 中国四大园林城市。 常见麻栎、栓皮栎、枫香、化香树、糯米椴等落叶阔叶林以及青冈、苦槠、冬青等常绿阔叶树种近50种;菰、何首乌等野生药用植物40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 中华鲟、 白鳍豚、 扬子鳄、河鹿、 江豚、 鸳鸯、长耳 鹗、短耳鹗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南京境内已发现54种矿藏。铁、铜、铝、锌、金、银、锶等15种矿储量江苏第一,4种进入中国前6位。其中,铁硫储量占全省40%左右,锶矿品位高、储量大,为东南亚之首。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温泉是南京主要的地热资源,著名的有 汤山温泉、 汤泉温泉、 珍珠泉温泉等。
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国领先,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26.11%,在副省级 市中列第1位,低于北京(31.5%),高于上海(21.9%)。[28]南京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有209.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6.12%,相当于每4人就有一个大学生,相比江苏每10人有一位大学生和全国每11人有一位大学生,大幅领先。[29]
根据六普数据显示,南京市共有5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76%,少数民族约9.92万人。其中回族7万余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其他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30][31]
2017年南京常住人口为833.5万人,户籍人口680.6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685.89万人,城镇化率为82.29%;主城已完全城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309389.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