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便利店是一幢低客单、高频交易和选址为生存依据的苦生意。最终能不能赚钱,还真不好说。
2018年上半年,沃尔玛关店数再创新高。在过去1年半时间里,华润万家也关掉了800多家门店。
从菜导自己的经验来看,已经记不清上次去沃尔玛是什么时候了,不过便利店倒是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这也是身边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不知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刚从便利店出来,还是在去便利店的路上呢?
1
这几年,超市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联商网》的统计,2017年,14家超市上市企业总共新开1169家店,较去年同期的1133家,同比增加3.18%;同时关闭828家店,较去年同期的721家,同比增加14.84%。
不只是这14家上市超市日子不好过,其他巨头也在劫难逃。
2017年,新一佳全国门店已从去年的42家锐减至18家,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破产清算公告,为新一佳的倒下划上了终止符。
今年6月,家乐福发布公告,称其超过250家门店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但就在超市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便利店火起来了。
从家到地铁5分钟的路程,有不下5家便利店,7-11、美宜佳、想家、喜士多、喜洋洋……五花八门的店头,整齐划一的店员,24小时对你笑脸相迎。
这两年,就连京东、苏宁、天猫这样的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线下便利店,京东便利店、苏宁小店、天猫小店悄然出现在街头。
为什么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便利店,但可以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去超市呢?
很多人的回答是,因为便利店够方便,效率比超市高。
特别是对于赶时间的上班族而言,上下班路上需要买个快餐、饮料或零食,走进超市去买实在太麻烦,超市空间大,找到目标商品需要时间。
相比超市,便利店商品摆放一目了然,一般来说,从走进便利店到买单,不会超过5分钟,而如果去超市,5分钟你大概还在去超市的电梯上。
以7-11为例,87.7%的客户为20-40岁的中青年客户,76.7%的客户职业为公司职员,客户选择7-11的首要原因是“距离近”,然后是“24小时营业”。
最终,便利店能解决的跑便利店解决,便利店不能解决的就网购解决,这是很多快节奏的都市上班族的日常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也并非我们国家所特有,在便利店最发达的日本,年轻一代早就进入了这样的生活状态。
菜导的一位日本朋友说,日本人可以不去菜市场,可以不去超市,但不能不去便利店。
超市主要吸引家庭消费者,而便利店的关注重点则是“一个人的消费”,销售商品都是以小包装为主,因此便利店对独居一族而言非常适合。
便利店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面包、快餐、酒水、零食、便携日用品等一一齐全,基本可以满足一个都市青年的生活日常。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基础服务的一部分。
这种商业消费形态变化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从以家庭为消费单位到以个人为消费单位的过渡。
2
近年来,投身便利店事业的人越来越多。
据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报告》显示,便利店业态增长最快,小门店成新趋势。
2017年百强便利店企业在2017年的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市场规模总量超过1900亿,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
对标成熟市场的销售额占比和市场份额,中国便利店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机构预估,中国需要近60万家便利店,市场还有6倍增长空间。
满街都是便利店,便利店真的能赚钱吗?如果真要开家便利店,里面有哪些门道值得注意?
菜导今天就以7-11为例,来聊一下便利店经营的那些事儿。
首先,开店需要足够的启动资金。所谓启动资金,包括前期投资费用和经营费用两大块。
前期投资费用包括加盟费、履约保证金、店铺装修费和店铺设备费,运营费用包括店铺租金、店铺运营成本和店铺人力成本。由于7-11在中国各大区域的代理运营商不同,所以具体的细节也存在一定差异。
总体算下来,要想在广东省开一家7-11,需要准备35-60万的前期投资费用。而如果想在北京开一家7-11,门槛则抬高到80万。
如果启动资金没问题,接下来就是选址。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自己随意决定店铺位置,最好让公司帮忙决策,因为便利店的选址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尤其对于7-11这样的品牌来说,如果加盟商自己的店铺位置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其他条件再好也不允许开店。
7-11对于选址向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早在上世纪70年代,7-11就开始尝试POS系统,围绕商品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依托数据在选址上找到人流量与租金的平衡。
据几位开便利店的朋友反馈说,经营稳定后的营业额,还真和公司当初估算的数额差不多。
选址完毕之后,便是门店装修和设备采购。7-11有统一的装修规划、施工团队和设备标准。自己操刀的话,虽然在费用上会更划算,但在很多细节上会出现问题,建议还是别逞能。
硬件全部准备就绪以后,就到软件的部分了。
便利店虽小,商品种类通常也有上千种,关于卖什么和怎么摆放的问题,7-11有专门的商品研究团负责研究商品战略,开在不同地方的门店,其商品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有限门店空间里,该放什么,不该放什么,什么商品该放什么位置,都会有店铺经营指导员负责指导。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加盟商来说,7-11其实是一家培训咨询公司。你交给7-11的费用换来的其实不是商品成本,而是培训和咨询的能力。
此外,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成本支出,比如人力和水电,菜导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回归到今天一开始提的那个问题:开便利店,真的能赚钱么?
答案或许不会让大多数人满意:不一定。
2017年,我国便利店日均门店销售额为4936元人民币,而在日本,7-11的日均门店销售额可达36444元。中国绝大多数便利店的毛利集中在20-30%,7-11的毛利数据表现稍好,可达36%左右,但即便是这样,也仍有四分之一的便利店处在亏损状态。
再加上与日俱增的铺租开支和人工费用,以及应对各种检查和管理带来的隐性成本。
最终能不能赚钱,还真不好说。
3
话说回来,任何生意,必然会有运转良好者在赚钱,也必然存在经营不善者在亏钱。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保证百分百只赚不亏的行业。如果一个行业亏钱的比赚钱的多,肯定越来越多人在退出,相反,如果一个行业赚钱的比亏钱的多,肯定越来越多人踊跃加进来。
眼看着街上的便利店越来越多,便利店行业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在觉得7-11的加盟成本太高,还可以选择其他品牌嘛,比如北方区域的物美,加盟一家7-11的费用,可以开3家物美了。在南方也是一样,一家7-11的加盟费,可以开出2家美宜佳。
如果你手上正好有点闲钱,又想投资一个便利店,菜导建议你首先要端正对便利店的认知。
便利店不是进货卖货,收钱找钱的机械性工作,如果你是抱着开了便利店等于坐等收钱的偷懒心态,那是肯定没法经营好便利店的,别说赚多少,能不能保本都是问题。
如果你是抱着一颗乐于学习经营之道的心态,想尝试一下便利店行业,有处理细琐工作的耐心,也有灵活变通的脑筋,尝试一下,未尝不可。
实际上,便利店是一幢低客单、高频交易和选址为生存依据的苦生意,建议先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清楚,不要空抱着一腔热血就贸然行事。
至于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爆的“无人货架”或“无人便利店”,菜导觉得这种模式虽然成本低于传统便利店,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前者受限于场景和品类,在火爆一阵后销声匿迹,还不如直接投资自动售货机。后者则还处在巨头们的跑马圈地阶段,根本没到一般投资者可以涉足的阶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98177.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