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许多朋友都会感觉到自己知识杂乱无章、对于运营的各个知识并不真正的了解,总是感觉接手一个事情后不知如何下手?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底层运营逻辑未建立起来的原因。
那究竟什么是底层运营逻辑?
底层运营逻辑是支撑运营人员一种知识和思维的结合体,底层运营逻辑会帮助我们在接手一个工作或项目后可以迅速的进行一套的逻辑判断。
而这就像,你需要吃饭,你会非常的清楚自己要吃饭的流程,而底层运营逻辑就是如此。
那么底层运营逻辑知识和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先思考,底层运营逻辑的构成是如何构成的呢?我们都清楚互联网运营是由产品、用户、渠道、内容构成,那其实对于运营的底层逻辑而言自然也分不开这4项。但是底层运营逻辑的构成更需要有一条线将知识和其他知识构成。
那么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底层运营逻辑是如何构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表格。
底层运营逻辑
产品对产品&模式的认知清晰
基于产品增长分析知识
产品与运营的结合知识
什么地方可以引起用户尖叫
…….
内容内容是做为运营的哪一部分
基于不同产品的内容形式
…….
渠道对于目前产品可使用的渠
道进行罗列且分析得出实际的结果
…….
用户产品的目标群体是谁?
用户的行为习惯是什么?
用户对于产品的认知是什么?
…….
人性产品是否可以使用人性进行运营
用户最共同的人性是什么?
…….
需求用户使用产品的背后需求是什么?
产品本身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
…….
定位产品本身的定位是什么?
用户看到的定位是什么?
运营方向的定位是什么?
…….
实战拥有一堆知识却没有实践
由上表可以发现,底层运营逻辑是由八大项支撑起来的,那么这八大项究竟关系怎么样呢?
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八项内容的逻辑管理,首先产品、内容、用户、渠道为基础知识,然后才是从需求、人性、基础知识、定位,实战以此由下而上的关系。
那么你现在自然会问这些之间的核心关系是什么呢?
以操盘某一项运营活动为例子,一般情况下做运营活动都是先确定活动背景、主题之后确定目标,然后开始确定活动形式的流程,那么在有了活动背景之后,其他的都是怎么定义出来的?
清楚活动背景后需要开始对产品用户的需求有了解,确定了他们的用户解决的核心需求之后,以此为出发点,确定用户本身人群的人性共同点,确定用户的人性之后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开始策划活动,策划活动后需要根据原有的人群和基础知识来定位活动,同时通过基础知识和定位确定宣传位置和渠道以及宣传文案手段等,当确定完毕后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实践)。
如:活动背景为需要增长用户,那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需求为解决学科类学习问题,那这些用户为K12学生,这些学生的人性的共同点是贪婪+渴求学习,之后根据自己的运营知识来策划确定了转发赠送学习资料+红包的活动形式,然后定位活动整体为通过资料+红包引流到APP上面,确定其他流程完毕后,然后开始正式执行实施。
这样会大概理解这些内容的逻辑关联,当确定完这些逻辑后,其实就面临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听你说了这么多,我怎么才能搭建自己的底层运营逻辑??
在具体展开说底层的运营逻辑前,提前告知各位,底层运营逻辑的构建主要为3方面的构建:1.运营基础知识 2.运营的灵活思维 3.运营的实践能力。
把理论到实践中去对证,去检视,再把实践提到理性认识上来与理论复核,这就是建立底层运营体系的逻辑。
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就需求、人性、基础知识、定位、实践5方面展开具体的构建体系知识。
什么是需求?我们分得清吗?
从需求本身的定义出发来看:需求是指人们在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有条件的、可行的,又是最优的选择,这种选择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即人们总是选择能负担的最佳物品。
从这句话内可以看出,需求是指的在人们的欲望,同时又是当下最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内容。
那么首先,在底层运营逻辑中,所有的行为都是先以需求为准,此处的需求主要类别分为3种类别: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用户对某事的需求、用户自身的需求。
比如在做活动过程时,首先要先确定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什么,确定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后这个活动就可以进行和产品需求相关的内容进行策划。
之后确定用户对于这个活动本身,需求是否强烈,这方面直接影响用户对于活动的设计、奖品、环节的期待。
而最后要确定的就是用户自身出于什么需求来参与的这个活动,比如用户为了赚点小钱这个需求来参与的活动。
当然,可能还不理解我所说的,那既然如此,我举一个实例简单说明一下。
案例
之前在某公司任职时,当时策划以高客单价商品团购后赠送一年会员服务套餐来增加会员服务套餐的销量。
当时在前期策划活动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了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用户首先要来购买高客单价商品,关于这一点我找到了一个核心的需求点,利用老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
其次,用户为什么要参与这个活动?也就是说,用户对于这个活动的需求是否强烈,那这个如何解决?
当时策划前期考虑的是,用价格稍低的人性方式+一键分期下单+活动页面本身的紧张节奏来提高用户对于这个活动的需求。
用户自身的需求,那就是因为客户是必须要购买此商品,否则将面临相关部门惩罚。
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一个实际的结果,那就是以信任平台的老客户为基数,通过各客户必备需要的产品为切入,加以人性营销和刺激需求,最终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所以当我们在思考任何运营事项的时候,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什么?用户参与这个事情的需求是什么?用户自身驱动的需求是什么?
因为只有了解清楚3类需求,才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用户的行为动能。
当然过程中最大的陷阱,并不是不了解这些需求,而是以为自己了解,而却并不是自己了解的,对于这种,我个人认为是伪需求,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则不在本文进行进行阐述。
那么对于需求这方面,如何进行执行学习呢?
第一:寻找到你手机中任意一款APP,分析这款APP对你而言的用处和满足了你什么样的需求?
第二:打开这款APP,在APP中找到某个功能或者事情,分析他能让你参与这个事情的欲望(不考虑个人需求,只考虑活动本身带给你的)是多么的强烈?
第三:确定这个功能或这个事情带给你自己的直接需求是什么?(此时的需求和第一的需求无关)
当你尝试执行完毕后,你所得到的结果就是如何执行学习的方式。
运营人性?人性怎么运营?
首先我相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至于都知道七宗罪这基本的人性,七宗罪包括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而这七项是其实是典型的人性的弱点,这七项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贪婪和色欲。
这7项目前我了解到的有过的案例为:
嫉妒:通过给予VIP权利或游戏道具,刺激玩家购买
暴怒:网络评论或视频内容刺激用户发怒然后关注
懒惰:旅游上面的洒店、汽车、景点全包
贪婪:“零元购机”、便宜的旅游等
暴食:通过文案暗示你心情不好就要多吃
色欲:直播网站、优衣库事件、陌陌
以上这些只是人性的一小部分,而为什么要诉说这么多呢?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非常的清楚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利用人本身的普遍拥有的心理属性,而这些心理属性有好有坏,但对于运营而言,在确定了用户的需求后,在活动或产品上面就需要设置所对应的符合部分用户人性的功能。
案例
比如美图秀秀,在美化图片后且保存时,在上方会有明显的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QQ好友。
那么这对于人性方面,他实际应用的人性是“炫耀”“懒惰”。
所以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的人性会越来越多,而不同的人性的应用方式是随着手段的变化。
比如常见的手段有:砍价、拼团、分享、抽奖等。
此时你也可能会问,我不知道有哪些人性,我只知道你上面说的这些。
那么我在这里把我了解的人性都发布出来,让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一下。
至于人性的分析,我想这需要大家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应用才可以真正的使用起来,毕竟人性说起来也是比较空的,只能等待有机会去试验。
而如果你一定想要实验的话,可以用下面这个方式进行:
第一步:准备红包和一个群,然后同时准备一段话
第二步:将群二维码发布到朋友圈,告诉他们入群可以领取红包。
第三步:告诉入群的人,需要将某句话转发到朋友圈才可以获取到红包。
通过以上这种方式,可以发现,人性的贪婪,当然这种方式我也不建议你去尝试,但是好奇的话,可以试一下哦。
基础知识是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其实就让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一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她去参加面试官的面试,面试的一塌糊涂,原因竟然是因为没有听懂别人说的话的一些意思和名词,以及没听懂别人说的一些运营逻辑。
其实这个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于基础知识并不没有学好,这位学员之前在学习运营知识的时候,基本上是属于不听,或者不来上课,所以导致面试出现的这样的情况。
那么其实对于其他人而言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是根本不可能根据需求、人性策划活动或者策划功能的。
因为你想,你的知识都不牢固,当你策划活动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知识,那策划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同时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创意。
所以基础知识本身,是整个底层运营体系的知识支撑,所以在整个图片中,基础知识为中间力量支撑着上面和衔接着下面。
同时如果没有基础知识,那么对于下一级的定位,则很难能定位到用户这样的需求和人性下,什么样的活动合适,什么样的奖品合适。
所以,运营的基础知识需要极其牢固,然后如果想搭建自己的这套体系,那么必须要快速的查漏补缺。
当然,你们可能会开始问了,这些知识我要怎么找到或者怎么学习呢?对于这个方面我只能给到你一个学习的表格和文末的福利了。
以上表格,为建议学习的表格,各位可以选择性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只要基础知识学习扎实,那么建议自己的底层运营体系是极其简单的。
定位,此定位非彼定位
我相信我一说到“定位”2个字,许多人想到的是杰克·特劳特所写的《定位》一书。
但其实此处的定位,非彼定位,本文“定位”强调的是通过知识以及需求、人性来最终确定产品、用户或者各种运营行为的方向以及调性,所以大家请不要误解。
既然说到了定位,其实我们回答一个问题上面,这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对需求、人性这种基层面了解后,然后通过知识进行了整合和策划,然后就可以直接去做了吗?
想一下,我们策划的活动或者某个功能,然后就直接开始上线,这样上线的往往会得到2种结果,一种是没有任何效果,二种是有点效果但不好。
核心原因就是少了“定位”这一步,定位这一步主要作用就是最终确定方向是正确、方法是正确的。
当然大多数人会叫“验证”,但是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验证,验证是在确定需求、人性然后基础知识综合后先去执行验证。
而定位会在这些流程完毕后进行最终的思考和确定,这才是定位的最重要的。
而对于这一点,目前我未思考出可以使用的量化模型。
我把自己知道的大概的想法来简单说一下:
一般情况下,我自己会在把方案输出完毕后会通过3个方面来确定自己之前的定位是错误还是正确的。
第一阶段:我会在方案完毕后,通过原有数据或逻辑进行方案倒推来验证一遍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里面的各项定位是否正确。
第二阶段:当确定方案的确无问题后,会快速出一个简单的demo图片或网页,找用户进行一步的验证,来询问这个想法的可实施性。
第三阶段:最后以上确定完毕后,就是要进行最终的试点,试点过程当中来去进行最后的问题修正。
以上这些形式,是我自己会去做的,当然过程当中难免还会有团队的讨论和验证,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考虑把这个事情如何做好以及保证方案的“定位”是正确的。
而所有的思考、构思、想法、验证最终都只是实践的前奏,而这些前奏确保了80%实践的成功性。
当然也不要期待自己突然在某一瞬间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通过小小的实践去积累资本吧。
一个人拼命去实践,从不懈怠,就成了君子人物
对于实践,我相信这是所有人的痛点,我见过太多的人是行业知识丰富的是一塌糊涂,但是一但让他去做了,就开始出现退缩,自己做不好的问题。
而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典型的执行力缺失,其实在这里直接要说的案例就是我自己。
我对于运营的基础知识和运营思维属于一般,但执行能力是真差。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我在创业期间,在真正让我自己去做执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是执行慢、想的多、说的多、做的少。
在创业这个期间我也想的清楚和进行修正,最终我也才逐渐得出了一个底层运营模型,以实践为最终验证驱动的运营模型。
所以就实践动力这个方面我就不多展开,我多说一下在实践过程当中最重要的4快1慢:
1.结果快速验证
结果快速验证,就是对既定方案进行执行过程当中以日或周为单位得到的执行结果与原有方案快速验证,确保执行是在既定轨道,并非偏离轨道。
从而达到出现问题,快速调整方式,执行顺利,快速投入执行的逻辑。
2.数据快速分析
执行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这个数据会包含以日为单位的目标数据,同时包含执行过程当中的测试数据、流程当中的转化数据等。
分析数据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在于分析,而是在于如何收集,一般执行情况下,收集数据将会成为比较大的难的问题,因为有的数据的确没有办法进行收集,比如打电话过程当中的转化数据。
而对于这种数据,可以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进行概率性分析及测试。
3.问题快速解决
执行过程中较大的问题就是出现在各个人执行过程当中碰到的各种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解决速度慢则直接影响所有的执行。
所以对于这个执行方面,当碰到问题时给自己2个选择: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可以解决使用5分钟解决,不能解决是否可以放弃?
来保证执行过程中是以快速推进的方式进行执行。
4.事情快速复盘
其实对于实践,我相信大多数人在实践完成后都会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做好,没有做成功,至于为什么却不知道,或者写了一个复盘也是表面,不够深。
对于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每日小复盘,每周大复盘的工作没有做,所以对于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能否有新的方法一无所知。
5.准备要足够的充分
至于准备,我想只需要按照这套底层运营逻辑将会有顺序的多,但就单纯的准备,可能还会有物料、费用、广告、人力等,这当然也是要提前都需要准备好的。
通过这个实际的4快1慢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执行过程当中的执行效率。
规划是方向,执行是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96836.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