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水果店,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家留住顾客,还让客户成为永久客户?只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用对方法。
1、把握住顾客心理
2、掌握沟通交流机会。
在营销过程中,导购员向消费者了解问题有以下五类:
(1)问简单的问题。
(2)回应“是”或“不是”问题。
(3)二选一问题。
(4)开放式问题。
(5)封闭式问题,既有导向性问题。
3、激励消费者。
4、灵活运用赞美语句。
在营销界有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老婆婆去买菜,经过四个水果店。四家售卖的苹果相似,但老婆婆并不在开始路过的第一家和第二家买苹果,而在第三家购买了一斤,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第四家又买了二斤。
1、第一家水果店
老婆婆:“苹果怎么样啊?”
商贩回应:“我的苹果非常好吃,又大又甜!”。
老婆婆摆摆手走开了。
分析:只谈产品优势,不探索需求、失效的介绍。
2、第二家水果店
老婆婆:“你苹果什么口味?”
商贩:“早晨刚进的货物,还没来得及尝一尝,看这个白里透红的外皮应当特甜。”
老婆婆二话没说转头就走。
分析:对产品质量掌握一定是亲身体验,亲身体验的才算是产品卖点。仅是学习培训的知识,不会面对顾客。
3、第三家水果店
商贩主动询问:“老婆婆,您需要什么苹果,这里类型很全!”
老婆婆:“我要买酸点的苹果。”
商贩:“我这苹果口感较酸,请问您要多少斤?”
老婆婆:“那就来一斤吧!”
分析:客户满意度掌握了,但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缺失进一步发掘的好机会,归属于顾客独立选购,自然销售单值不大。
4、第四家水果店
老婆婆:“你苹果怎么样啊?”
商贩:“我的苹果非常不错,请问您想要怎么样的苹果?”
分析:探索需求
老婆婆:“我要酸一些的。”
商贩:“一般人买苹果要甜的,您为何要酸苹果呢?”
分析:发掘更深层次要求。
老婆婆:“儿媳怀了孕,爱吃点酸的苹果。”
商贩:“老婆婆你对儿媳真的是贴心啊,未来您媳妇一定能为您生一个大胖孙子。
分析:适当奉承,拉近距离
几个月前,周边也有两家要生孩子的,她们就来我这里买苹果。
分析:讲实例,第三方证明。
您猜怎样?这两家都生了个儿子。
分析:搭建场景,引起期待
你想要多少?
分析:封闭式问题,默认设置交易量,适度逼单,该出手的时候就下手
老婆婆:“我再来二斤吧。”
老婆婆被商贩讲得开心了
分析:顾客感觉好,一切都有。
商贩也对老婆婆详细介绍别的新鲜水果。
商贩:“桔子也非常适合孕妈吃,甜酸都有,也有多种营养元素。
分析:连单,更大化选购,不给对手机会。
您要是给媳妇来个桔子,她肯定高兴!
分析:企业愿景引起
老婆婆:“是嘛!那么就来三斤桔子吧。”
商贩:“您人可真好,媳妇摊上了您这种家婆,真是太好福气了!”分析:适当精确溜须拍马,不要拍到马蹄子上。
商贩夸赞着老婆婆,又说他的新鲜水果天天都拿货,每天卖完,确保新鲜。
分析:将单砸实,让顾客安稳。
如果吃好了,让老婆婆再过来。
分析:创建客户黏性。
老婆婆被商贩夸得高兴,说“如果吃的好,自己还会买”
挎着新鲜水果,满意的回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61646.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