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了,流量相比去年越来越贵了。
大家想着做存量,搭私域,搞社群。妄图利用私域、社群来缓解流量困境。
但是大部分人建的群面临着最大的困境,如何保持群活跃,如何不让群死亡。网上搜索了非常多的教程,红包发了一个又一个,总是抢完就没了;各类活动每周都在搞,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少;天天签到打卡,签来签去都是那几个老面孔。
怎么办?
如何让社群活跃,如何让社群持续活跃?
一、明白为什么搞社群
关于搭建社群,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直接拉一群熟悉/陌生的人进群,然后在群里讨论问题、聊天、发红包等。然后寄希望于人与人的自我链接,希望群能发挥出价值,希望可以收割。
显然不行。这样的群运营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运营者很累,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其中且又不能停止,否则就是趋于沉默,沦为死群。
社群是有了QQ,有了微信,有了知识星球后才出现的新玩意儿吗?不是的。社群一直存在,存续了几千年了,而QQ、微信、知识星球等不过是社群的互联网载体。我们把同事拉到一个微信群,这就是建立了一个新社群了吗?显然不是。无论这个群存不存在,我们的同事关系已经存在了,微信群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载体。
而大多数人要搭建的社群,是基于0社交关系下,从0开始搭建一个社群,并培养出社交关系、建立链接、发挥价值等的社群,而不是为已有的关系寻找一个载体。
如果你要创业,你首先需要有一个点子,并想办法把点子变成产品。你不会直接招个产品、技术、运营,然后找个投资人跟他说,老板我要创业,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我就要创业!你信不信会被赶出门去?
前几年融资环境大好,很多人拿个PPT就能融到钱,但人家至少有个PPT,PPT里有个想法啊。这就是创业的根。
上面这个道理你明白,但是当你在搭建社群的时候,却经常忘记了这点,一个社群的根是什么!你以为拉人进微信群,然后群里负责一下制度,接着让他们自由发挥就好,这就是一个社群的雏形了吗?并不是。我们要明白,社群并不存在于微信(QQ、知识星球)中,这些只是社群的载体,社群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交关系中,存在于人的心理。
如何搭建好一个真正的社群呢?这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好的社群需要他的“根”。这个根就是社群的基础,是你的社群区别于其他社群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后期运营的基础。
这个根就是社群的“同好”,是所有社群成员的共同愿景。因为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通过某种愿景把大家链接在一起,而不是利用微信把大家聚集在一个群。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后,都问我是否可以进群,有什么门槛,但是其实我还没有建群。因为我不知道这个愿景是什么,因此我迟迟没有动手。等这个问题想通,我肯定会开始着手处理社群的事情。
上了讲了很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句话。搞社群,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拉一群人”,而是为了“某个愿景,然后拉一群人一起干”。社群的本质就是:聚一群人,干一件事。
我之前为了减肥和朋友一起建了一个运动群,那么我们建立其实并不是“运动爱好者交流群”,而是“3个月,一起瘦身20斤”这么一个群。
又或者说你加入了“某某电商内购群”,本质上这个群是“一起来薅便宜货”群。
我们现在很多建群,都在聚焦如何找一群人,却没有考虑一起干什么,这样的群,无法长久,且运营太累。
那么如何寻找一个社群的愿景,并且通过愿景来凝聚社群成员呢?
社群的愿景,都源于某种“痛点”。
上面提到的运动群,痛点是胖,且减肥难;内购群的痛点是低收入人群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秋叶PPT社群,出发的痛点源于太多人吃了不会PPT的亏,想要学好PPT。而知识星球内的生财有术社群,痛点则源于大家对财富的追求且不知如何操作。
因此,在搭建社群,寻找社群的“根”的时候,要从痛点出发,自己想清楚然后告诉社群成员:我们参与的这个社群,是为了一起获得什么,一起改变什么。
通过我们在一起这个事实,来改变这个“痛点”,来达到这个愿景。
通过这样一通分析下来,我们现在了解了搭建一个社群的最关键一步。
找到一个痛点,延伸出一个愿景,聚集一群人,搭建一个社群。
比如你是一家女装淘宝店的老板,现在为了增加复购、提升用户粘性,要把老用户拉个群,搞个社群。那你该如何下手呢?其实并不难。
第一步,找到一个痛点。
结合产品特点,分析用户构成。比如产品主要面向18-25岁,23线城市时尚女性,追求美丽却也看重舒适度。
那痛点在哪里,就是很多衣服无法做到好看与舒适并存。太多女生为了追求美丽,放弃了舒适度。
第二步,延伸出一个愿景。
那么我们搭建社群的愿景是什么呢,就是让女性舒舒服服的追求美丽。我们不妥协,不放弃,美丽与舒适两手抓,我全都要。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找到这样的一群人,搭建起社群。每天群里讨论的是什么呢,是对美对舒适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商家刚好可以切中用户的痛点,这样的社群才有生命力,才有转化力。
对比随机拉个群,扩容到几百人,天天群内发广告,发促销,发打折等信息,哪一种社群会更持久更具有生命力?
优质社群,有生命力的社群搭建,不是兴之所至,也不是说干就干的,是需要规划、需要设计的。好比你当导演拍电影,不是说把李现、肖战、热巴等明星演员请到一起,然后跟他们说来,你们自由发挥,拍好之后喊我。你需要有规划,有脚本设计,有台词等等,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究竟是想拍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仪式感为社群赋能
为了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保持社群的活跃,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感,还需要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没错,就是社群的仪式感。
很多的社群之所以缺乏活跃,趋于平静,走向“死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了仪式感。仪式感代表了社群管理者对于社群成员的尊重,体现了管理者的用心程度。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对于社群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凝聚力,没有仪式感,社群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情人节需要一束玫瑰花,苹果每次发布新手机都需要开一场浩大的发布会,那些会给你带来期待的日子,都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我参加过数十个社群,总结出一个规律,持续活跃的社群,都是重视仪式感的社群。
新成员加入社群,根本不知道在这个群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无法形成固定的社群参与习惯,甚至会降低对社群的预期。
但是,如果一个社群有完善的仪式感,周期性的以固定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养成社群成员的参与习惯,让社群成员对社群的活动产生预期。
比如说,当新成员进入社群时,进行一个欢迎仪式,告知他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可以获得什么,同时你需要付出什么。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欢迎仪式,也是新成员对社群仪式感的第一次认知。
当然,这个欢迎仪式还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管理员添加新成员的微信,对他进行更详细的社群介绍,同时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并进行分层运营等。
社群里还会有非常多的活动,而如果要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感,保持社群的活跃度,就需要把这些活动给“仪式化”。
利用仪式感给社群活动赋能。
那么如何把社群活动仪式化,从而让更多人持续参与活动,提升社群活跃度呢?
1.仪式需要固定,并严格执行
仪式感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而提高社群成员参与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在仪式开始前,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
我个人非常喜欢漫威系列电影。漫威电影的风格相对固定,其实我们在看之前都已经知道大概框架,超级英雄完成一次小任务-遇到大挑战-克服困难完成挑战-大结局。我们知道电影的大框架,也知道超级英雄会遇到大的反派挑战,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挑战,超级英雄如何克服,有没有人牺牲等等,却是我期待的。
因此,在电影开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因此,在电影开始后我就会全情投入,跟随剧情不断满足自己的期待。
社群活动也是一样,把常规化的活动进行固定,例如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固定模式等等,这样社群成员在活动开始前就已经保持着对活动的期待,大大提升了参与感。而对活动没有期待的人,已经和这个社群不合适了,可以分道扬镳了。
例如我之前操盘的一个社群项目,主要社群成员都是某高端骑行运动爱好者。为了提高活动的仪式感,我把社群的特价抢购活动固定在每周五晚上20点,其余时间大家爱聊天的随便聊(内容合规即可),不爱聊天的可以屏蔽消息。有时候可能一周都没什么消息,但是每周五晚上8点一到,群里立马活跃起来,都在准备抢福利。
这就是利用仪式感给活动赋能,让大家对活动产生期待,提升参与感,提高活跃度。
反之如果随机太多,比如今天搞一个讲座,明天发一个红包,则多数成员还没有被培养起期待感,那么即时偶然碰到了、参与了,对活动的参与感也会非常浅。
因此,社群组织者要把活动固定化,培养社群成员的期待感、参与感,提升活跃度。
2. 设计明确的触发“按钮”
上面说的是要培养期待感,但是期待感不可能一直存在,它无法长时间保持。
因此需要给“期待”设置一个触发“按钮”,当碰到这个“按钮”后,就会产生期待感。
比如,有一部你期待已久的电影即将上映,那么什么时间你的期待感最高呢?肯定是订票之后,对吧。所以订票就是这个触发“按钮”。
触发“按钮”可以是某个事件,也可以是固定时间。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每周五晚8点,这个时间就是一个触发“按钮”,时间一到大家都知道要抢福利了,很多群员甚至定好每周五的闹钟。
今年过来,很多“垃圾广告”大行其道,比如“XX侣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再比如X车网的“价格全知道,买车不吃亏”,就是利用高强度重复性的洗脑模式,快速给消费者大脑里安装一个触发“按钮”,这样只要消费者每次一想到这个场景,就能立即联想到广告主。
不信的话,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马上过年了,过年回家你会给长辈买什么呢?
小伙伴一起吃火锅,怕上火你会喝什么呢?
答案我就不说了,大家肯定已经明白了。
很多社群都会有新成员发红包、爆照等活动,本质上也是培养社群的仪式感,而新人加入就是触发群员的“按钮”。
保持社群活跃,你需要设计好一个触发“按钮”,这样群员一到了某个时刻,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进入你的社群仪式。
现在这个阶段,各大产品纷纷开始做存量,走精细化运营路线。社群运营也是一样,必须摒除之前那种粗狂的运营方式,持续为社群赋能,保持社群的活跃。
2020,祝大家升职加薪赚到钱。
2020了,流量相比去年越来越贵了。
大家想着做存量,搭私域,搞社群。妄图利用私域、社群来缓解流量困境。
但是大部分人建的群面临着最大的困境,如何保持群活跃,如何不让群死亡。网上搜索了非常多的教程,红包发了一个又一个,总是抢完就没了;各类活动每周都在搞,参与的人却越来越少;天天签到打卡,签来签去都是那几个老面孔。
怎么办?
如何让社群活跃,如何让社群持续活跃?
一、明白为什么搞社群
关于搭建社群,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怎么样的?
直接拉一群熟悉/陌生的人进群,然后在群里讨论问题、聊天、发红包等。然后寄希望于人与人的自我链接,希望群能发挥出价值,希望可以收割。
显然不行。这样的群运营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运营者很累,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其中且又不能停止,否则就是趋于沉默,沦为死群。
社群是有了QQ,有了微信,有了知识星球后才出现的新玩意儿吗?不是的。社群一直存在,存续了几千年了,而QQ、微信、知识星球等不过是社群的互联网载体。我们把同事拉到一个微信群,这就是建立了一个新社群了吗?显然不是。无论这个群存不存在,我们的同事关系已经存在了,微信群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载体。
而大多数人要搭建的社群,是基于0社交关系下,从0开始搭建一个社群,并培养出社交关系、建立链接、发挥价值等的社群,而不是为已有的关系寻找一个载体。
如果你要创业,你首先需要有一个点子,并想办法把点子变成产品。你不会直接招个产品、技术、运营,然后找个投资人跟他说,老板我要创业,我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我就要创业!你信不信会被赶出门去?
前几年融资环境大好,很多人拿个PPT就能融到钱,但人家至少有个PPT,PPT里有个想法啊。这就是创业的根。
上面这个道理你明白,但是当你在搭建社群的时候,却经常忘记了这点,一个社群的根是什么!你以为拉人进微信群,然后群里负责一下制度,接着让他们自由发挥就好,这就是一个社群的雏形了吗?并不是。我们要明白,社群并不存在于微信(QQ、知识星球)中,这些只是社群的载体,社群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社交关系中,存在于人的心理。
如何搭建好一个真正的社群呢?这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呢?
好的社群需要他的“根”。这个根就是社群的基础,是你的社群区别于其他社群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后期运营的基础。
这个根就是社群的“同好”,是所有社群成员的共同愿景。因为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通过某种愿景把大家链接在一起,而不是利用微信把大家聚集在一个群。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后,都问我是否可以进群,有什么门槛,但是其实我还没有建群。因为我不知道这个愿景是什么,因此我迟迟没有动手。等这个问题想通,我肯定会开始着手处理社群的事情。
上了讲了很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一句话。搞社群,我们的目标并不是“拉一群人”,而是为了“某个愿景,然后拉一群人一起干”。社群的本质就是:聚一群人,干一件事。
我之前为了减肥和朋友一起建了一个运动群,那么我们建立其实并不是“运动爱好者交流群”,而是“3个月,一起瘦身20斤”这么一个群。
又或者说你加入了“某某电商内购群”,本质上这个群是“一起来薅便宜货”群。
我们现在很多建群,都在聚焦如何找一群人,却没有考虑一起干什么,这样的群,无法长久,且运营太累。
那么如何寻找一个社群的愿景,并且通过愿景来凝聚社群成员呢?
社群的愿景,都源于某种“痛点”。
上面提到的运动群,痛点是胖,且减肥难;内购群的痛点是低收入人群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秋叶PPT社群,出发的痛点源于太多人吃了不会PPT的亏,想要学好PPT。而知识星球内的生财有术社群,痛点则源于大家对财富的追求且不知如何操作。
因此,在搭建社群,寻找社群的“根”的时候,要从痛点出发,自己想清楚然后告诉社群成员:我们参与的这个社群,是为了一起获得什么,一起改变什么。
通过我们在一起这个事实,来改变这个“痛点”,来达到这个愿景。
通过这样一通分析下来,我们现在了解了搭建一个社群的最关键一步。
找到一个痛点,延伸出一个愿景,聚集一群人,搭建一个社群。
比如你是一家女装淘宝店的老板,现在为了增加复购、提升用户粘性,要把老用户拉个群,搞个社群。那你该如何下手呢?其实并不难。
第一步,找到一个痛点。
结合产品特点,分析用户构成。比如产品主要面向18-25岁,23线城市时尚女性,追求美丽却也看重舒适度。
那痛点在哪里,就是很多衣服无法做到好看与舒适并存。太多女生为了追求美丽,放弃了舒适度。
第二步,延伸出一个愿景。
那么我们搭建社群的愿景是什么呢,就是让女性舒舒服服的追求美丽。我们不妥协,不放弃,美丽与舒适两手抓,我全都要。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找到这样的一群人,搭建起社群。每天群里讨论的是什么呢,是对美对舒适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商家刚好可以切中用户的痛点,这样的社群才有生命力,才有转化力。
对比随机拉个群,扩容到几百人,天天群内发广告,发促销,发打折等信息,哪一种社群会更持久更具有生命力?
优质社群,有生命力的社群搭建,不是兴之所至,也不是说干就干的,是需要规划、需要设计的。好比你当导演拍电影,不是说把李现、肖战、热巴等明星演员请到一起,然后跟他们说来,你们自由发挥,拍好之后喊我。你需要有规划,有脚本设计,有台词等等,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究竟是想拍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仪式感为社群赋能
为了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保持社群的活跃,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感,还需要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没错,就是社群的仪式感。
很多的社群之所以缺乏活跃,趋于平静,走向“死亡”,其实正是因为缺乏了仪式感。仪式感代表了社群管理者对于社群成员的尊重,体现了管理者的用心程度。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对于社群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凝聚力,没有仪式感,社群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情人节需要一束玫瑰花,苹果每次发布新手机都需要开一场浩大的发布会,那些会给你带来期待的日子,都有固定的仪式化行为。
我参加过数十个社群,总结出一个规律,持续活跃的社群,都是重视仪式感的社群。
新成员加入社群,根本不知道在这个群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无法形成固定的社群参与习惯,甚至会降低对社群的预期。
但是,如果一个社群有完善的仪式感,周期性的以固定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养成社群成员的参与习惯,让社群成员对社群的活动产生预期。
比如说,当新成员进入社群时,进行一个欢迎仪式,告知他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在这里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可以获得什么,同时你需要付出什么。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欢迎仪式,也是新成员对社群仪式感的第一次认知。
当然,这个欢迎仪式还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管理员添加新成员的微信,对他进行更详细的社群介绍,同时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并进行分层运营等。
社群里还会有非常多的活动,而如果要提高社群成员的参与感,保持社群的活跃度,就需要把这些活动给“仪式化”。
利用仪式感给社群活动赋能。
那么如何把社群活动仪式化,从而让更多人持续参与活动,提升社群活跃度呢?
1.仪式需要固定,并严格执行
仪式感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而提高社群成员参与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在仪式开始前,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
我个人非常喜欢漫威系列电影。漫威电影的风格相对固定,其实我们在看之前都已经知道大概框架,超级英雄完成一次小任务-遇到大挑战-克服困难完成挑战-大结局。我们知道电影的大框架,也知道超级英雄会遇到大的反派挑战,但是具体是什么样的挑战,超级英雄如何克服,有没有人牺牲等等,却是我期待的。
因此,在电影开始前我已经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因此,在电影开始后我就会全情投入,跟随剧情不断满足自己的期待。
社群活动也是一样,把常规化的活动进行固定,例如固定时间、固定流程、固定模式等等,这样社群成员在活动开始前就已经保持着对活动的期待,大大提升了参与感。而对活动没有期待的人,已经和这个社群不合适了,可以分道扬镳了。
例如我之前操盘的一个社群项目,主要社群成员都是某高端骑行运动爱好者。为了提高活动的仪式感,我把社群的特价抢购活动固定在每周五晚上20点,其余时间大家爱聊天的随便聊(内容合规即可),不爱聊天的可以屏蔽消息。有时候可能一周都没什么消息,但是每周五晚上8点一到,群里立马活跃起来,都在准备抢福利。
这就是利用仪式感给活动赋能,让大家对活动产生期待,提升参与感,提高活跃度。
反之如果随机太多,比如今天搞一个讲座,明天发一个红包,则多数成员还没有被培养起期待感,那么即时偶然碰到了、参与了,对活动的参与感也会非常浅。
因此,社群组织者要把活动固定化,培养社群成员的期待感、参与感,提升活跃度。
2. 设计明确的触发“按钮”
上面说的是要培养期待感,但是期待感不可能一直存在,它无法长时间保持。
因此需要给“期待”设置一个触发“按钮”,当碰到这个“按钮”后,就会产生期待感。
比如,有一部你期待已久的电影即将上映,那么什么时间你的期待感最高呢?肯定是订票之后,对吧。所以订票就是这个触发“按钮”。
触发“按钮”可以是某个事件,也可以是固定时间。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每周五晚8点,这个时间就是一个触发“按钮”,时间一到大家都知道要抢福利了,很多群员甚至定好每周五的闹钟。
今年过来,很多“垃圾广告”大行其道,比如“XX侣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再比如X车网的“价格全知道,买车不吃亏”,就是利用高强度重复性的洗脑模式,快速给消费者大脑里安装一个触发“按钮”,这样只要消费者每次一想到这个场景,就能立即联想到广告主。
不信的话,我随便举两个例子。
马上过年了,过年回家你会给长辈买什么呢?
小伙伴一起吃火锅,怕上火你会喝什么呢?
答案我就不说了,大家肯定已经明白了。
很多社群都会有新成员发红包、爆照等活动,本质上也是培养社群的仪式感,而新人加入就是触发群员的“按钮”。
保持社群活跃,你需要设计好一个触发“按钮”,这样群员一到了某个时刻,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进入你的社群仪式。
现在这个阶段,各大产品纷纷开始做存量,走精细化运营路线。社群运营也是一样,必须摒除之前那种粗狂的运营方式,持续为社群赋能,保持社群的活跃。
2020,祝大家升职加薪赚到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468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