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UGC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可译作用户原创内容。
02为什么要提升UGC效率
按照福格行为模型,一个行为得以发生,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解释:动机、能力和触发,而在该模型中的第二点—能力,也就是指用户产生行为的成本是否过高。通过合理地降低行为成本,可以提升用户生产内容的操作效率。
03如何提升UGC效率
(1)提供内容引导
给用户提供相应的内容引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用户“不知道发什么”的问题。引导UGC的方式落地到产品形态上,按照生产成本从轻到重依次为:选择、评论、话题、问答。
比如五年日记本,每天随机向用户提出问题,降低用户记录的门槛,并且有利于形成持续记录的习惯。在知乎的发布器下方,根据用户站内行为进行准确的话题引导。
(2)由易到难的内容引导
许多用户在社区中发布内容时,会产生一种“门槛太高”的心理压力,从而失去发布内容的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行为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注释见灰字),在需要用户生产门槛较高的内容前可以先露出简单的操作内容,让用户感知易用性。
比如,美团外卖的评价页,首先展示“星星评分”。在用户认知中,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操作,因此更愿意使用。在进行评分之后,展示更多的评价内容,这时候用户用户大概率会产生”做都做了,干脆做完算了“的心理。当然这种评论形式在很多产品上都有应用,据某厂产品大佬说,带来的数据提升很客观。
沉没成本,指人们在某件事上投入越多,人们就越难放弃它,即使投入放入成本无法收回也不例外,经济学家把这些已经支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称为“沉没成本”。目前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双11的预付定金营销、资料编辑引导等等。
比如,微博投票。在微博有争议的话题下,通常会在展示2-3条热门内容后,展示带有投票的内容,投票后会出现“分享投票和观点”的button,点击后可将相关内容分享到自己微博。
之前微博投票好像是点击投票直接触发了分享功能,放弃分享即放弃投票,体验很不友好,可能导致从点击”投票“到完成”投票“的数据转化率不高,后来优化为投票后展示“分享”的button。
(1)内容预设
大部分平台的用户都有发布内容的意愿,但是会觉得输入的过程很麻烦或者打断原有的任务而从来没有迈出第一步。因此通过内容预设,可以降低用户的发布门槛,提升用户参与度。
比如,前段时间爆火的“绿洲”。在评论框展示了emoji和wow!,点击wow即出现彩虹屁文案,比如“今天也是认真美貌的一天呢”“你是吃可爱多长大的吧”等等。优酷弹幕热词,通过在输入框展示与在看内容相关的弹幕内容,以及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热词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为发弹幕而对原有任务-观影体验的打扰。
在大部分产品在评论框展示的都是正向的 emoji和内容预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形成积极的社区氛围。
(2)缩小选择范围
在微信的即时动态中,通过识别上传图片or视频的内容,为用户提供相应的配乐选择;在VSCO中,用户上传照片后,为用户展现“针对你这张照片”的滤镜。通过根据上传内容缩小用户选择范围,减少了用户对大量滤镜进行挨个尝试的过程。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对于某种无效的疗法或干预手段,仅仅“相信它有效”,就能改善健康和体验。比如电梯的关门按钮其实并没有承载关门的功能。在本文中指,可能这些产品并没有真正地根据用户上传的内容,为其筛选和提供合适的功能选择,只是随机提供的一些,但是能对用户起到很大的迷惑作用。
(1)结果价值大于操作成本
用户在发布内容的过程中,明确知道自己最后可以获得什么,这个结果可能是平台给出的奖励,也有可能是更多的阅读量和粉丝。
比如相较于美团外卖的 “有机会成为优质评论”的暧昧表达,在饿了么对用户进行“完成此项你可以获得X积分”的引导更能提升用户的发布效率。
对收益进行量化和即时反馈,用户能更加清晰地对自己的所付出的行动进行评估
04 最后
通过本周就项目有了一些关于“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带来的负面价值”的思考。
通过和一些大佬的沟通中,我认为,在考虑“降低用户操作成本的”之前,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1)是否影响关键体验?
比如Bilibili,以维持良好的社区氛围为关键体验为目的,用户从注册到完善资料到答题考试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操作成本。这种通过牺牲过程体验以维持关键体验的同时也保证了头部核心用户的社区体验。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优酷弹幕热词,会不会养成用户使用热词的习惯变懒之后,越来越少的用户会自己思考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使整体弹幕内容质量趋同,最后导致弹幕内容失去观看价值?
(2)在降低操作成本的同时,是否会增加其他的成本?
在设计的过程中,仅仅考虑用户的操作成本是不全面的,还需考虑视觉成本、认知成本以及心理成本。
其中,视觉成本指用户在页面上找到某个信息的难度;认知成本指用户对内容的理解难度;心理成本指给用户造成的心理压力方面,是否会过度负担。
比如心理成本,在编辑资料的过程中,相较于填写昵称,填写生日对于用户来说操作成本更低,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日是更为隐私的信息,带来的心理成本更大。再比如,相较于输入秘码解锁,人脸识别操作成本更低,但随之而来的隐私泄露&看到毫无滤镜的真实的自己,给用户带来的心理压力更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1565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