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受外物的束缚,以“无情”自居,方能清心寡欲。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被释放出来,这也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些状态。
但是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之上,那么他便有一个更大的一个不同,这是一种成长,这也是一种境界。
在我们人生经历中,会面对很多的是非,会面对很多的曲折,在面对这些曲折和是非的过程中,不以外物的变化为喜怒的理由,也能够摆脱外事外物的一些束缚,达到一种“形骸之内”的一种智慧。
在《庄子》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庄子借由惠子和自己的对话,来表达了一个不一样的思想,这个思想叫做“无情”。
有一天惠子对庄子说:人难道没有情感吗?庄子就说:是的。惠子就说:如果人没有情感怎么被称为人呢?
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给了人形体,怎么不叫做人呢?
惠子说:那么既然叫做人,为什么没有感情呢?
庄子就说:是非的分别,就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是不要因为好恶爱憎之类的情绪损害自己的本性,要懂得顺其自然,不要人为的去增益生命。
惠子就说:不人为的增益生命,怎么保存自己的身体呢?
庄子说:道,赋予你容貌,天给了你形体,不以好恶之情损害自己本性,如今你露出的心神耗费了你的精力,靠着树木叹息,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自鸣得意。
这是惠子和庄子两个人的一个对话内容。
庄子所认为的道赋予了人的容貌,天赋予了人的形体,所以人不应该以外物的一些情绪而耗费自己内心的精力。
庄子认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情绪太过于执念于万物当中,让自己情绪过重的时候,难以做到清心寡欲,耗费的也是自己的心力,这是得不偿失的一种条件。
和顺自然,清心寡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状态,而庄子所提倡的也是“无情”的理念。
很多人就纳闷了,人是情感动物,人有七情六欲,为什么庄子却说人是无情的呢?
其实庄子在这里所提出的“无情”的概念,并不是惠子所想象的抛开七情六欲的概念,而是不以外事外物主导自己情绪的思想。
《庄子》德充符这几篇文章中,借由的都是一些残缺之人来描述一个人抛开外形的束缚,追求精神的一种向往和智慧。
而《庄子》在这里所说的,同样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做到真内心的清心寡欲,对于外事外物的得失做到淡漠,一切和顺自然,追求大道的一种智慧。
《庄子》的逻辑就是道本是虚无的一种东西,在《道德经》中,就提到过道是虚无的,在于宇宙生成之时,就已经存在了,没有情感的。那么庄子认为人是道的产物,自然人也就是无情的,所以庄子就认为,无情才是人的本质。
其实庄子的这一个观点,稍微有一些片面,庄子所阐述的就是一个人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要以外事外物的得失为自己情绪的主导,不要让自己的心情受外事外物的束缚。
但是如果说纯粹的把人归纳于无情之中,让一个人完全的抛开七情六欲,这个观点有一些偏重于主观色彩了。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衡量着一个观点,做到清心寡欲,不要让外事外物的得失为自己喜怒哀乐的支配,这样便能达到一种洒脱的境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0606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