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业者来说,能力体现的是解决已知问题的水平,认知力体现的是解决未知的问题的水平,心力体现的是明白现实的残酷之后仍然坚持干的水平。创业成功率等于能力、认知力和心力三者相乘的结果再除以做某事实际需要的能力。这就是我总结的关于创业心学的第三个推论。
以阳明先生为例。早年求学考试时,他的认知力为40%、心力为60%、能力为80%,而实际需要的能力为99%,所以他做事的成功率大约是20%。
这当然不是说当时他的能力比其他人的能力差,而是因为他从小与众不同,对科举考试、读书做官的理解与别人不一样,所以在认知力水平上,相对于其他人,他并不占优势。在心力方面,因为他的目标是“做圣贤”,所以对科举高中、做官等少了很多热切之情,所以,他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中。
后来做官,他的认知力为80%、心力为80%、能力为80%,而实际需要的能力为100%,所以他做事的成功率达到了50%以上。
对一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官来说,他一生最看重的事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要当“圣贤”。但对当时的官场来说,阳明先生有些格格不入,所以与他一生的学术成就相比,他的政绩应该是不算太高的。
心学有所成之后,阳明先生带兵打仗,可谓战无不胜。这时,他的认知力为满分,经过困难的磨砺和自己的修行,他的心力也达到满分。至于带兵作战的能力,虽然阳明先生并非武将出身,为人也很谦虚,自称“将略平生非所长”,但他“大明军神”的称号也并非浪得虚名。
他自幼研读兵法,还经常在各种场合进行实操演练,小时候呼朋唤友一起玩打仗游戏,中了进士在工部督造干活时也要组织民夫演练阵法,甚至灵感来了会利用茶几上的杯盏果核过排兵布阵的瘾……可以说,他的军事能力已经超过当时作战所需的实际能力了。
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升维取胜,相比战术本身,阳明先生总是能跳出战争本身看战争,更多地着眼于战备、人才培养及使用、士气、人心向背、战后地方治理、民风建设、教育教化等更重要的问题上。所以这个时候,他做事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有些努力过、尝试过但最终失败的创业者,他们的失败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他们的失败能给别人、给行业带来启发。但是回归本心,没有一个创业者不希望自己成功。
成功也是一个概率问题。做某事的成功率与做事人的能力、认知力、心力以及做某事真正需要的能力息息相关。如果你的能力比实际需要的能力强,那么你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大。相反,如果你以当下的能力去做一件你没有把握的事情,那么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小很多。同时,这个概率又与你的认知力和心力始终相关。认知力水平不高,你就会落入陷阱、为很多本不必要的事情买单;心力不够强大,你就坚持不下去,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同时,通过这个推论,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乘法与指数型增长相关,加法与线性增长相关
认真思考一下这个推论,你会发现,成功率是能力、认知力和心力三者相乘的结果,而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乘法与加法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乘法与指数型增长相关,加法与线性增长相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不自觉地陷入线性思维的陷阱,进而得出一些误导性的结论和产生规模缩放适配的错觉。比如,上学时,我们觉得勤能补拙,每天多学几小时,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工作了,只要我们比别人更努力,就会更快地升职加薪;创业时,只要我们比别人更拼命,别人“996”,我“007”,那么我们就会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一些……
实际上,这些结论不一定正确。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纵横交错、互相影响,这个复杂系统的运行法则绝对不是1 ∶ 1的线性法则,而是涉及指数概念的复杂法则。
对创业者来说,你多学的几小时、多付出的超出常人的努力能锻炼你的能力,让你的能力保持线性增长,但这个增长也是有天花板的,增长的幅度终归有限。一旦有人升维打击,你将必“死”无疑。这就有点像《三体》中描述的世界:人类,不管你是谁,在更高维度的三体人眼里,“你们都是虫子”。
认知力和心力就是能力基础上改变潮水方向的指数。并且,认知力每上升一个维度,你的眼界就会相应拓宽;心力每上升一个层次,你的眼界就会又拓宽一格。横向、纵向相互作用,你才能实现“裂变式成长”或者宏观维度上的跃迁。
回归方法论就是,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比别人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确认方向、打法,然后执行的时候要比别人更拼命。
还有一点要说明,我们一直强调,能力之上是认知力,认知力之上是心力,也一直强调认知力和心力的重要性,但这不是说能力不重要。创业者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点,而不能有所偏废。如果某一项是零,那么整个创业活动的结果也会是零。
选择的赛道不同,对赛道的认知就会不同
认知力水平是一个相对状态,心力强弱是一个比较恒定的状态。因为心力强大的人,做每一件事都会比别人更容易坚持。而认知力受限于一个人的经历、兴趣爱好等,很可能在不同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广度和深度。
在很多次采访中,我都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自己更适合创业还是投资?”或者“为什么作为投资人的自己会比作为创业者的自己更成功?”
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更适合做投资。这与自己的性格和认知都有关系,我的个人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并且也愿意做链接式的工作,而不是死磕一个点。这些都与投资的匹配度更高一些。
我之前的几次创业都没有获得较大的成功,心中觉得有点缺憾。对我来说,如果能创办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并且能够帮助很多创业者,这将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机会。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做创业者背后的超级天使”,想象一下,10年后我站在100位成功的创业者背后,我是他们的推手,助他们一路走向辉煌,那时的我也会满怀荣耀、心中充满成就感。
在不同的行业中创业,同一个人的心力和能力都不会发生变化,但对行业的认知力水平可能表现得非常不一样。
就像阳明先生一样,他能成为明朝大儒,能被称为“大明军神”,但在官场上很难达到世人所理解的那种高度。从他与一些官员的来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绝非不懂为官之道,只是他的追求不在此处,认知力不匹配。
正如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一样,“知”不是要知道,也不是知道了就要去做,它的真实含义在于,“知道”和“做到”本身就是一回事。当你真的领悟了某件事,就一定会做到;之所以没做到,是因为你并没有真的领悟。
创业也是一样,认知力一定要与行业相匹配。在我看来,认知力就像我们大脑里的安全卫士,它不断地审视我们大脑中产生的每个想法,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正确,又进一步纠正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结果。
选择更低能力要求的赛道,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如果实际需要的能力是99分,而创业者的能力只有80分,认知力水平不高,心力也不够强大,那么他的创业成功率就会很低,并且越坚持,成功率会越低,因为碰到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强大,同时需要的能力分也会越来越高。
比如有个创业者,要做一个社交项目,上来就要挑战腾讯甚至要颠覆微信。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这个创业难度是巨大的。因为腾讯尤其是微信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用户习惯也已经养成。任何一个新进入赛道的人,想要挑战、颠覆它,需要的都不仅仅是100分的能力,而是超能力。所以,他的创业成功率会很低。
选择有困难、有挑战的事情去做是正确的。但是,凡事要基于正确的认知。例如,一个从来不运动、不锻炼身体的人,非要明天就去攀登珠穆朗玛峰,这就是认知偏差,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每个赛道需要的能力是不一样的,选择更低能力要求的赛道,无疑更容易成功。当然,这样的赛道通常更拥挤,也更难获得较大的成功。
一个人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选择当下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赛道去创业,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的选择。
本文摘自《心力:创业如何在事与难中精进》一书,吴世春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心力:创业如何在事与难中精进》
当代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一定都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力,即底层操作系统,支撑着企业不断更新迭代、不断适应外界变化。这个底层操作系统可拆解为两大方面:认知力和心力。
认知力是发现并解决未知问题的水平,心力是真正驱动人前行的内在感受和力量;认知力指引方向,心力决定边界;认知力决定到哪里去,心力决定能走多远。
《心力》讲述了阳明心学如何具体指导创业,心学闭环如何与创业观照,以及企业成长如何形成连续的、螺旋向上的闭环,一步一步向更高阶跃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02962.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