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会遇到各行各业的老板,会跟大家聊生意现状和经济环境。老板们似乎有一个共识:生意越来越来做,钱越来越难赚。
随着这次疫情的出现,这种局面只会越演越烈。
生意越来越来做,钱越来越难赚,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说说之前企业的赚钱方式。以前能赚到钱,跟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供需不平衡。
1978年,中国人口总数是9.6亿,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3.41亿,三十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了近40%。
人口红利的存在,让需求量激增:需求大于供给,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产品创新速度。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没那么好,品牌没什么个性,都不影响企业把产品卖出去。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可以飞起来。
第二、信息不均衡。
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A商场里买了一件衣服,出门到了B商场,发现同款同料的衣服,竟然比自己买的要便宜200块钱,大怒,回到A商场把衣服退了,然后去B商场把衣服买了,买完很开心,觉得自己占便宜了,第二天到C商场,发现同款同料的衣服,C商场卖得竟然比B商场便宜300块钱,让他哭笑不得。
为啥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信息不均衡,卖方掌握的信息比买方多,而且卖方掌握定价权。
第三、流量不均衡。
最早的时候,很多企业会在央视疯狂打广告,一夜之间,就可以让一个新品牌爆红。所以,那时候诞生了很多的标王,比如秦池、脑白金。拿标王,是为了攫取顶级流量。拥有了顶级流量,就拥有了话语权,就可以高举高打,制造品牌奇迹。
所以,王健林说:想做好生意,不管什么清华北大,只要胆子大!
说出了之前的生意现状:在一个具有人口红利的买方市场里,只要你胆子大、能吃苦、执行力强、能抓住机会,你就能赚钱。
因为那时候遍地是黄金,“敢不敢”比“能不能”重要。
但是在2010年之后,很多要素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是人口方面:2011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3.47亿,2018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3.98亿;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人口红利消失殆尽。
其次是信息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卖方与买方之间信息不均衡状态被打破,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加速打破了这种局面。
接着是流量方面: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移动社交媒体的出现,权威媒体是唯一流量高地的局面被打破,流量阵地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最后是消费者方面:90后、0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掌握更多的消费知识,他们不仅手里有闲钱,而且更愿意花钱。而且他们的消费需求跟以往的消费需求也有明显不同,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和审美。
所以,天变了。
最终导致的局面就是:很多人发现这届消费者更难“伺候”了。
你再靠忽悠来服务客户,已经不行了;你再不注重产品质量,甚至你的产品没有个性,也不行了;你想再靠简单粗暴的广告来搞定客户,根本没戏。
因为现在的“新消费者”根本不吃你那一套。
另外一方面,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更是颠覆了很多传统市场:外卖的出现,让方便面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手机导航的出现,让整个汽车导航行业几乎消失;新媒体的出现,让很多传统媒体一夜破产;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的出现,让传统出版行业严重缩水。
在新商业环境下,你被干掉,你都不知道对手是谁。
所以,你看,不管是消费者还是新技术,都发生了急速变化,但很多人都在用五年、十年以前的方式做生意,他们在用十年以前的杀毒软件来杀死今天的病毒。
他们玩不转是必然。
所以,生意越来越难做,赚钱越来越难。
以前做生意,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要的是把蛋糕做大。
所以,那时候做生意总是努力把公司做大,把效率提高,然后拼命打广告、做营销。
以前的套路,放到现在的商业环境下去使用,突然就失灵了。因为,天变了。
而现在做生意,光追求那些已经没有用,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更不一样”,要的是把蛋糕做精。
新商业环境下,需要企业有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有品牌个性,这样企业才能把新消费者吸引过来。
而大部分的中国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基因和能力。
所以,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企业想要打破“生意越来越难做,赚钱越来越难”的困局,就需要重构自己的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200654.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