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召开上半年经营分析会,会议传出消息,今年上半年,南方报业整体经营形势稳中有升,媒体融合业务不断增长。
其中,南方报业旗下南方周末报系也首度公开了其上半年经营业绩,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官方消息称,南方周末报系通过持续加强内容建设,大力实施付费智媒建设计划,以整合营销、活动策划、全媒体平台为抓手,今年上半年总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南方周末报系经营收入去年较前年大幅增长34.5%,今年上半年又增长了28%。而至2019年7月止,同比增长率更达至38%。
此外,报系收入结构也在加速优化,对传统渠道的依赖持续减少。其中,平面广告收入仅占南方周末报系广告经营总营收的7%,新媒体和整合营销服务收入已接近93%,以内容付费工程为核心业务的数媒工场收入暴涨300%。
“报系业务结构更加合理,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南方周末在自宣中表示。
1
报纸广告收入占比微弱,新媒体扛起营收大旗
南方周末创办于1984年,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它与南方人物周刊和南瓜视业等共同构成了南周报系的三大品牌内容机构。
在创办后的很长时期内,南方周末推出了大量严肃的重磅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南方周末一直以影响力大、公信力强著称。
不过,在经历了报业辉煌年代之后,报业颓势明显,南方周末自然也不例外。
但从此次公布的数字增速上来看,南方周末的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怀疑态度。
一位媒体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站(ID:jhizhezhan),南周此次公布的各项增速,仅从数字上看确实喜人,但由于并没有透露其收入基数,因此单纯的增速并无参考意义。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纸媒的各项收入不及营收最高点时的零头,即使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较高增速,但其整体营收规模,依然无法与报业鼎盛时期同日而语。
另外,当前纸媒的平面广告收入堪称“断崖式下滑”,新媒体的收入超过纸媒平面广告收入,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收入构成
从南方周末的营收构成来看,也是如此。其平面硬广在收入占比中只有6.9%,但新媒体平台的收入已经达到了33.8%,剩余部分则为整合营销收入。
对此,南周亦坦承,在营收构成上,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已经让位于日益提升的服务能力,让位于以“两微”为核心的新媒体渠道。
在新媒体渠道建设上,来自南周官网的信息显示,南周报系目前拥有超过5600万的有效用户,其中,南方周末APP历史积累下载量超过1700万,官方微信关注人数超过240万,此外,南方周末微博和南方人物周刊微博粉丝数均超千万。它们与南周知道、24楼影院、南瓜学堂等共同构建起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南周新媒体矩阵。
此外,得益于成本管控以及新型发行业务的开拓,利润水平提升超过100%。南周方面还特意提到,南瓜视业在核心节目尚未启动的情况下,人均创收已超过40万元。
南瓜视业是南周旗下的视频项目,脱胎于南方周末在早前设立的电视部,凭借着南周在电视节目及视频产品方面积累的经验,2016年10月,南方周末和灿星文化共同出资成立了南瓜视业,开始探索视频内容创作。
2
内容付费增速最快,但争议相伴
在南周的业绩构成中,会员和知识付费的增速达到300%,是所有业务板块中增幅最大的,这也使得会员和知识付费业务,成为南周经营板块中的一个亮点。
南方周末试水内容付费,始于2018年上半年,当时,南方周末提出了“以内容付费工程统揽融合转型工作全局”的战略思路。
南方周末推出的首个内容付费产品,便是南方周末的会员制度。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宣布对旗下客户端产品进行改版升级,其中的一个主要动作,便是会员制度的首次推出:按月订阅价格为15元,按年度订阅会员价98元。
南周会员权益
南周官网上的资料称,借助于会员制度的上线,南周成为中国第一家设立计量式软性内容付费墙的报纸。成为南周会员后,可享相应的会员权益。
2018年11月,南方周末会员制全网上线,开启订阅全年会员,即赠1个月会员的营销活动。同时期,《南方周末》又推出了原创的首款知识付费视频课程——《故宫——皇帝的一天》,全网销售超过1.2万个。
有评论认为,南方周末付费会员制度的上线,宣告南周正式告别内容免费时代。
在数月前与新浪的一起维权纠纷中,《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张菁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采访时称,经粗略计算,《南方周末》稿件中每个字的生产成本是12元。
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方周末上线付费制度,可以对冲部分采编成本。
目前,正值南周付费会员制度上线一周年,不过南周并未公布付费会员的用户规模及营收情况。
财新推出的付费产品“财新通”
虽然早在南周开启内容付费之前,财新早已开启全平台内容收费,老牌杂志《三联生活周刊》也上线了知识付费App“中读”,但以新闻内容为主的付费阅读,在国内始终伴随着争议。
反对方的观点认为,新闻报道本应属于社会公共信息,付费制度的设立,相当于变相地为公共信息的传播人为设置阻碍。
另外,中国原本就缺少新闻付费阅读的土壤,付费制度的设立并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这对主要依靠影响力变现的市场化新闻媒体,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闻行业并无更好盈利模式的当下,依靠好的新闻产品和传播渠道建设来提升影响力,依靠媒介衍生服务来促进营收,是较为理想的模式。
但付费阅读并非完全收费,南方周末所提出的“软性内容付费”,并非全面封锁所有原创内容,而是在阅读原创文章数量达到上限后,才会被要求使用会员权益。
《南方周末》总编辑王巍
“一方面是希望尽可能降低‘付费墙’对内容公共性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充分评估了新闻报道,尤其是综合性新闻媒体的刚需度不高的现实。”《南方周末》总编辑王巍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9届财新峰会传媒领袖专场上说。
3
传统媒体转型及扩大营收的几种可能
当前,报业寒冬正紧,一些难以为继的报纸只得停刊、休刊。那些依旧能够勉力维持的报纸,则是通过想法设法增加非报收入来度日。
当下,各大媒体转型求生的路径,已逐渐明晰,其收入来源,大致可分为版权收入、品牌活动收入、政府采购服务收入等几类。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媒体早早涉足金融、地产、印务、户外广告等传统营收方式,则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❶版权收入
新闻媒体,作为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其影响力变现的重要途径,便是售卖版权以获得相应收入。
不过,新闻内容的版权交易,发展时间并不长。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特别是在各大门户崛起的年代里,新闻机构的内容,被各大网站无偿抓取、免费使用,媒体版权意识普遍薄弱。
但在移动内容平台崛起之后,内容生产的质量参差不齐,内容生产成本日渐高企,优质内容的价值开始凸显,不少媒体开始意识到新闻版权的重要性。在此期间,新闻媒体的版权交易日渐活跃。
但是,随着新闻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向大平台集中,在新闻版权交易市场上,媒体的话语权并不高,议价能力有限。
只有那些始终以优质内容见长的媒体,才能将内容卖出高价。在业内,新京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的版权收入都是顶级水平,但依旧难以匹配优质内容生产成本。
❷品牌活动收入
从早年间的房展、车展、珠宝展到如今的各种培训、峰会、论坛、研学等,媒体举办各类品牌活动,虽然形式和内容在变,但其内核依旧是媒体影响力变现。
有些媒体的品牌活动由于举办多年,特色明显,影响力大,已经成为特定领域内的知名品牌,并成为媒体营收的重要来源。
例如,在新京报2018年的营收中,活动及活动带动的收入,已经占据了报社总收入的三成以上,成为报社最主要的营收项目。在河南,由大河报举办的大河国际车展,已连续举办多届,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销售量最高、影响力最强的车展之一。河南商报则从一个公众号起步,举办了多次中原批发商大会,成为中原批发行业的年度盛会。
❸政府采购服务收入
政令、法规、公告刊登,政府形象广告发布,政府采购的各种招投标信息披露,政府活动宣传服务费用采购……
每年,各级政府机构在政务信息发布上的花费,十分庞大,但这块大蛋糕,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被忽略的情况。随着其它收入的持续萎缩,不少媒体开始盯上政府采购服务业务的媒体需求。
这类媒体需求,也从之前纯粹的政务信息发布,延伸到如今的政务全媒体服务外包、舆情监测及管理服务、第三方政务调研和政策评估、社会经济智库服务以及其它政府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