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价格敏感度”的窘境?(需要转变3个观念)
2020年,一种新业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就是“社区/小区团购服务”。每个小区总有官方或者非官方的“热心人”搭建起团购的渠道,让大家可以在封闭隔离或者宅家蜗居的情况下,确保粮油肉菜充足,水果零食不断。
但是,搞团购不是搞公益,“中间商”是要“赚差价”的。一颗菜,从农贸市场到小区门口,价格是要打个滚的。至于高多少,肯定要看抗疫形势,这一点武汉人民体会最深——“8块钱一根黄瓜,什么时候黄瓜论根卖了?”
100元的套餐蔬菜,只够一家三口吃两天。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蹭蹭暴涨,再中产的家庭,也扛不住这样的消费水平,开始谨慎的比选各类菜肉套餐。至于本身就比较困难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因疫返贫”不是一种纸面上的担忧。
湖北疫情早期菜价
当然,更普遍的普通家庭,纷纷变成“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消费选择更趋刚性,仿佛“一夜回到改革开放前”。
01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已经孕育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广义”中产阶级。我们大部分人,不用再为“吃不上饭”而烦恼。烦恼已经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总是想要继续踩下家庭增收的油门,驶上幸福的人生快车道。
应该怎么做?
是在工作中精进,成为高效率的管理者;还是做个斜杠青年,学学运营,搞搞副业;甚至是豁出一切创业,硬生生闯出一条生路?
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在树立正确观念以前就埋头苦干,只能在圈里打转,每天忙忙碌碌,却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想要破圈,想要摆脱贫穷的状态,每个人情况都不同,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是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在我看来,这个不复杂的底层逻辑,被人写在了《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里。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印度的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国的埃斯特·迪佛洛通过一系列深入访谈和随机对比试验,反思和挑战人们通常认为的贫穷的成因,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对解决贫困问题给出了分析和解答。书中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贫穷不是必然的,贫穷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转变了观念,就不会落入“贫穷陷阱”,实现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积累。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转变3个观念。
02
第一,厘清信息来源,树立正确的信念。
前段时间,在美国科罗拉多有一位叫纳吉的4岁小男孩,因为流感去世了。小男孩的离去是个悲剧,纳吉的家人对流感的看法则让人瞠目。
我国《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说,“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小于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2020年流感季,已经导致超过1万人死亡,18万人住院,190万人患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孩子有了流感症状以后,孩子的母亲却坚持认为,孩子“没有得病”,并且接受了网络反疫苗人士的建议,采用“自然疗法”:仅用薄荷油、维生素C和薰衣草进行“治疗”。
当地卫生部门没有公布小纳吉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对此,他的家庭不予评论。
小男孩纳吉
这个例子可能因为文化的原因看起来有点可笑,怎么会有人对“疫苗”持这样的态度。但是,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时间矛盾”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说人们要为了预防当期支付,实现避免未来风险的功能,人们倾向于拖延这个行为,因为弊端更近、更明显,好处更远、更隐蔽。
从理性上说,预防是一种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方案,比如流感疫苗,但是却依赖于人们是否基于正确的信念作出选择。
因此,请慎重选择信息的来源,不要接受错误的信息,也不要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错误信念,错误的信念将会扩大致贫的风险。甚至在这个极端例子中,剥夺了孩子接受治疗的机会。
03
第二,主动挑选环境,不要自己承担一切。
2019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据推算约为1100万人,这个数据跟历年比起来,不可谓不“断崖”:从2016年的1786万人,到2017年的1723万人再到2018年的1523万人,出生人口数逐年走低,2019年则必然是新低。
从逻辑上说,伴随着低出生率的,必然是高储蓄率——十年来,我国一直保持在45—50%的水平。“养儿防老”是一个如此普遍的观念,既然没有儿女,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又逐年下调,养老这件事,最终只能靠自己解决。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老靠自己
“穷人没有自来水”,这不是一句隐喻,而是事实。有的地方为了解决水中加氯的问题,花费了大量金钱和力量。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中,自来水是普遍的,水的加氯问题解决了,不需要我们承担风险,不需要我们烦恼。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像养老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去对抗其中的风险。我们自己承担的越多,就距离贫困越近,这就是不要自己承担一切的确切含义。
你越富有,你就越容易作出“正确”的决定。不需要为水中如何加氯而烦恼。努力进入这种正向循环,通过这种主动挑选环境,让社会规则和服务替你决策,替你服务,让外界”助推”你正确的行动,可以降低你的成本和意外致贫的风险。
记住,不要总想着自己承担所有。很多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强迫你去了解,消耗你的精力,浪费你的时间。但是对别人来说,就像是扭开自来水龙头一样自然。
你身边的便捷可能是别人无法奢望的,换位思考也是一样。
04
第三,从小事做起,相信自我实现预言的力量。
自我实现预言是一种罗伯特·默顿提出的一种心理现象,指自己对某事的预期判断,最终会导致事情成真的情况。脱离贫困、增加收入需要依靠自我实现预言,如果都没有改变的意愿,那改变是不会自然而然发生的。
这很像是鸡汤文的说法,但是我却觉得由《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提出,至少在2点上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人们需要正确的信念。
再次复习两位重磅经济学家的观点:贫穷不是必然的,贫穷是有原因的。
书中用大量的例子和对比实验证明,不能走出”贫困陷阱”的人,虽然一直努力在从事简单工作或者小商业,但缺乏对抗风险的能力,以及那种不断追加投入、一往无前的勇气。而对于那些有改善愿望的人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有的甚至成为了杰出的企业家。
我们需要强烈的意愿
二是从小事做起,比什么都不做好。
“草木之生,始于萌芽,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后汉书·延笃传》
行动的萌芽,非常珍贵,是一切转变的基础。良性循环需要代价,但是更需要行动。我们看了那么多心灵鸡汤,真正反馈在执行上的,其实少之又少。我们只有通过行动、通过实践、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对抗阻碍脱贫致富最主要的三个原因: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和拖延。
一切正如书中所说:成功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时,这种改善本身将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
05
综上所述,从个人角度想要摆脱贫困的状态,或者在距离财务自由更近一步,应当首先转变3个观念:
第一,厘清信息来源,树立正确的信念。破除信息闭塞,筛选信息的来源,以此来塑造新的观念,用正确的观念只指引行动。
第二,主动挑选环境,不要自己承担一切。环境塑造人,错误的坏境破坏人发展的可能性。要努力进入正向循环,避免不理想的环境耗空自己的精力。
第三,从小事做起,相信自我实现预言的力量。实践、实践、实践。任何知识、任何理论,都不如自己实际去做一次。哪怕只有细微的进步,对你来说,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84544.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