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那些以老生意命名的巷街(纸坊头)
《后汉书·蔡伦传》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作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自从被发明后,就被世人所钟情。随着造纸术不断推广,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造纸的作坊。不少村庄以造纸业闻名,如市区的纸坊头,陇县的纸井、纸坊庄,千阳县的纸坊井,凤翔县的纸坊村等。
今天就来说说位于市区西关长青村一带的纸坊头。如今走进纸坊头,虽然身处喧闹的市区,但是这里就像一位安静的女子,到处都透着一股恬静。
据资料显示,在明朝初年,纸坊头周边的村民开过很多造纸作坊,而同时,村子的一头就是土崖边,人们便把这个顶头开造纸作坊的地方称之为纸坊头,也一直沿用至今。
当地群众说,至于什么时候有的纸坊头他们也不知道,只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子里还有好多造纸作坊。这些造纸的作坊,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他们的住所也就是工作的地方。一些农户沿用传统做法,材料取自于山上的树皮,一种满山和田边都有的灌木。每年的春天,是开采原料的季节。采回来的树皮,要经过石灰水的浸泡等工序,最后才能制作成各种纸张。
而对于历史记载从明朝初年开始的造纸作坊,当地已经没人说得清了。其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造纸术在陕西的推广,当时的长安已经逐渐发展成全国的造纸中心。特别是到了隋唐时期,手工造纸业进入极盛时期。陕西洋县开始使用龙须草,造出了品质优良的书写纸,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元朝时凤翔所产的优质白纸已成为政府官方文书和广大文人学士著书作画不可缺少的选用纸。到了明清时期,这时候也是科学技术进入了兴盛时期,造纸技术在集历史上之大成的基础上,进入了总结性的发展阶段。这时候,纸坊头的造纸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清代这里的手工造纸业达到了鼎盛。
但由于守旧,致使纸坊头造纸业长期停留在传统的手工造纸水平上,造纸作坊也一点点消失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7329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