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互联网产研一线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兼职自媒体创作者。作为悟空问答最早一批签约作者,悟空问答每个发展时期我都经历了。创作至今我一共写了2000多条问答(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很多早期一两句话的回答),目前问答总阅读量超过了2.5亿,得到了超过10万赞,总收益操作了15万,粉丝超过了4万。今天收到悟空问答官方邀请,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创作经验,大家有其他一些想要问的也可以在我的头条账号下留言,我一定知无不言。
我跟今日头条的缘分,为什么我认为大多数创作者应该选择今日头条
我大学的专业是CS,这让我很早就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不过个人博客主要还是看博主的影响力,鸟哥这种大神的博客都不用做推广就会有很多人去看,可是普通人没有这样的影响力,博客基本上就只能在很小的圈子传播,局限性很大。
我自己对人工智能技术关注得比较早,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无人驾驶都有学习或者了解过,不过到目前为止,推荐引擎都是应用得最成功、最成熟也是最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YouTube的出现让推荐引擎技术进入大众视野,今日头条更是开创先河成为全球第一个综合推荐引擎,推荐引擎变革了整个内容行业的分发效率,我自己也是从今日头条一诞生就成为了种子用户。
今日头条本质上是一个推荐引擎,相对于传统的内容平台分发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分发策略对于每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更加公平,头条内容以UGC内容为主的运营模式,让更多的普通创作者获得了更多平等曝光的机会。相对于个人博客来说,头条积累了几亿用户,这些红利都是免费共享给每一个创作者,这个平台效应是个人博客不具备的,因此头条常适合影响力不够,又有足够创作能力的个人创作者。
我为什么推荐大家写悟空问答?
问答的创作门槛是所有内容形式里面最低的。我拿过很多次图文、问答青云奖励,两次获得5000的青云计划月度奖励,视频(包括Vlog)、图文、问答案三大内容形式我个人觉得问答门槛相对是最低的。视频创作你需要策划、而且不适合像我这种不喜欢露脸的创作者;图文创作你要从立题、立意开始,同样门槛也比较高;问答的优势就是你不需要花时间去立意,问题的方向也就是你要立意回答的方向,你没必要完全从0到1去创作,这极大的降低了创作门槛。
- 问答不容易淹没在信息流中
只要稍微注意就会发现,问答是最不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流中的内容形式。不管是文章还是视频,只要热度过了之后,尽管算法也会偶尔推荐,始终还是慢慢热度就下来了。问答完全不一样,很多大V也会回答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搜索一搜相关问题就出来了,一个问题只要有人回答,本质上就重新增加一次算法曝光的可能性,那么问答就有可能重新进入一次“热门流”中,这是问答特有的优点。
- 选题真的重要吗?为什么推荐大家要保持高垂直度?
为什么这篇文章百万的阅读量才拿到了十几块钱,为什么这篇文章才一万的阅读量却拿了一百多块。问题本身也是有质量好坏的,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一般行业内的专业问题、同时问题和回答都没有烂大街的问题,这类问题只要你的问题阅读量不太差,最终的收益一定不会低。
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持极高的垂直度。尽管我自己只是一个兼职创作者,我依然尽可能保持我的问答和图文内容的垂直度,我自己是个体育爱好者,图文和问答我写过一些篮球、足球方面的文章,但是我基本上重心都用来写科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内容,只有发微头条我才会比较放纵。
较高的垂直度能够极大地提高你的账号权重,还能够给你吸引来持续稳定的粉丝,一般来说只有特定领域的粉丝才会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内容,垂直度也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你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度。算法是愚蠢的,算法只会按照特定的逻辑来工作,算法会根据你在不同领域的创作来调整你的权重,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内容能否更加精准地推荐给目标用户。
- 粉丝是你的衣食父母,主动多跟粉丝互动
粉丝阅读你的内容,你将获得20倍收益,这是悟空问答的每天收益提醒通知,我这么说你能明白粉丝的重要性了吧。我的问答收益里面经常有一半以上都来自粉丝,粉丝贡献越高说明你的粉丝忠诚度越高,你的账号价值就越高。
做互联网的都知道深度运营。阿里、美团为什么要坚持做节日营销?星巴克为什么要做熟客管理?李子柒团队为什么还要做粉丝抽奖活动?这些本质上都属于深度运营,人都是有视觉疲劳的,再好看的美女你看多了也会觉得麻木,一旦麻木了粉丝也就走了。
那么怎么维护好你的粉丝呢?我简单的总结了几点,第一点:你能保持好足够的垂直度,这样专业领域的专业粉丝才会不断地看你的内容;第二点:垂直的同时内容还不能千篇一律,推陈出新才能让你在粉丝面前保持持续惊喜;第三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让别人能够不断学到真正的知识,让你的粉丝觉得你是可以不断挖掘的;第四点:多跟用户互动,抽奖、回复评论都是很好的方式,增加阅读时长、阅读频率和涨粉全靠这些了,评论互动还有个好处,你往往能够从跟别人的评论互动中学到一些新的知识。
- 保持原创、持续创作,更多地创作“大众看得懂内容”
一定一定一定要保持原创,这是基本法则。尤其是你想要拿青云奖的,或者说长期想要做好这个账号的,一定要保持高度的原创性,抄袭和洗稿都是无耻的,那些抄袭的大V最后什么下场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
一定一定一定要持续创作。官方策略似乎变了,算法策略好像不同了,产品逻辑好像有不一样了…任何平台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这其中大多数是正向的,可是也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很多创作者就因为调整过程中的不顺利,把创作暂时搁置了,想要等到一切都明晰了之后重新创作。我想要强调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间断性、目的性太强的创作习惯非常不好,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粉丝、推荐、收益等权重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样做最后一定会得不偿失。
一定一定一定要创作“大众看得懂的内容”。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提个问题,大家觉得头条上的用户是关心深度学习的多,还是关心马云的多?创作者要更多的创作大众化的内容,尽可能把比较专业的知识点更加通俗的传递给读者,假设你的文章全是复杂的物理公式、数学公式、深度学习算法,你认为头条上有几个人会看你的内容呢?李永乐老师的视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核心要素就是因为他能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和例子把复杂的知识点传递给大家。你得明白今日头条的用户群体有哪些,你的目标用户又是什么,你要传达的内容是否大家都能看得懂。
- 不要过度沉迷研究算法、尽可能多地研究用户
推荐算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的地方在于每个算法细节都会非常麻烦,当你阅读的时候,你阅读了文章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你是点赞了还是分享了,评论了还是举报了,等等这些行为都需要算法去计算。
不过对于创作者来说,推荐算法也可以足够简单,关键字怎么处理、标题措辞和分句怎么处理、文章分段又怎么处理、配图策略是怎样的,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则你就可以为了迎合机器算法去专门针对性创作,事实上这样也确实非常有效。大家知道得比较多的青云体、迷蒙体,这些都不是正向的,长期来看对于自己的账号也是弊大于利。
我建议大家还是尽可能去研究你的用户,不是研究怎么用标题党去抓用户眼球,而是研究你的用户真正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研究你的内容能够给用户带来哪些真正的价值,好的内容本质上是知识。
- 多读书能够让你下笔如有神、让你拥有更加发散的思维逻辑
创作的前提是首先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我从小就有读书的习惯,这可能跟我的家庭环境有关,爸妈对我的教育也比较开放,我总是能够自由地安排我自己的学习。中学时代我自己就看了很多编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方面的书籍,看了很多企业家、科学家传记,大学之后又看了很多互联网、创业、金融、法律方面的书籍,这些经历让我拥有了非常多的知识储备,写作的时候总是能才思如泉涌。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博览群书才能让你的思维更加发散
多读书,同时建议大家看书的时候,除了专业领域的书籍,尽量不要挑。除了买纸质书,我自己还喜欢用微信读书,微信读书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看,你可以像我一样专门申请一个微信读书小号看书,这样你就不用被别人干扰。
创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能够保持很好的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你的专业性、能够不断推陈出新,你还需要长足学习,这样才不会才思枯竭。希望每个创作者创作过程中要戒骄戒躁,不要太在意短时间的收入高低和粉丝多寡,你只要知道坚持一定会有收获,那么你一定会做好。
很多人说自己时间不够用,我给大家算一笔账,我如果上班不开车坐地铁的话,那每天我会多出来两个小时的地铁时间可以用来创作,学生时代实习工作那一年,我一年下来在地铁上看完了20多本书。少打一局游戏,少刷一会儿抖音、快手,你又可以多创作一点内容。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都是何必呢?我只是想强调,做这些事情总比开车在路上堵着,总比看几个小时肥皂剧要合算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71303.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