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工业产品的采购90%以上依然存在于线下。二十年前,国内就有人发现了工业+互联网的商机,开始了工业品电商平台的建立,目的是通过专业运作,以去中间商低价优势、供应链整合优势,提供一站式工业品采购平台,方便客户物流配送,利于企业成本管控。但为何至今都销声匿迹?甚至还有一些从业多年的企业采购人员从未在工业电商平台这一渠道进行过选择。
而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前仆后继地踏上了工业电商平台的建立,甚至包括阿里巴巴(平台电商)、固安捷(垂直电商)等知名企业,试图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工业品电商,率先抢占先机,获取“产业互联网”新机遇。创业之路,路险且艰,诸如历史比较悠久的2004年创立的艾驰商城,希望像淘宝一样“企业再无难做的采购”,自成立以来便不温不火,但相比于泯没于历史长河的创业先辈们来说,已经弥足珍贵。现在的工业电商B2B平台多达上百家,略有名气的纯粹工业品电商平台像2014年产业人陈龙创立的震坤行MRO工业超市,采用制造服务业的“一站式工业用品超市”概念,通过多品牌代理商批发,为企业客户提供便捷式采购服务;2015年互联网人杨宁毅然辞去慧聪网董事兼总裁职务,创立佰万仓B2B2C工业品电商平台,针对中小工厂用户,挖掘采购数据,进行优化分析,提供一对一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2016年,央企中国石化旗下易派客工业电商平台正式运营,提出SC2B概念,即供应链对企业,而今累计交易金额已过千亿,坚守初心全面践行“让采购更专业”战略;还有诸如环球资源、中国制造以及较小的京东、西域、优蚂、指南者等太多工业品电商平台,不胜枚举。
如此之多的工业品电商平台进行PK,未来必将进行优胜劣汰,但究竟能否规模性替代企业线下采购,层层筛选淘汰最终诞生出远超淘宝市场规模以万亿计的工业互联网+的巨头,短期内仍然是个未知数。工业品电商平台优势太多,产业互联网人不知者少之又少,这里便不做细述,只讲其劣势;个人认为工业品电商平台想如同淘宝一样普及,其中难度至少有四。
其一,工业品电商平台真的能够去中间商降低成本么?首先,国内工厂第三方平台直营这一概念尚未完全普及,很多产业互联网人依然在此不断努力,而相对专业的中间商却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故而平台上中间商依然活跃。其次,国内工厂部分关键性物料依赖进口,而平台为了吸引客户资源,拿到国外知名品牌中国代理权,大多只能通过中间商来打响平台知名度,只不过可能由城市代理上升到区域代理或者中国代理,相对而言价格及货期会略有降低,并不会完全去中间商,且平台发展后期更会成为最大的中间商,这又如何做到去中间商呢?
其二,工业品电商平台真的能够将供应链整合么?首先,不同于消费者淘宝,工业品采购决策链比较复杂(并非个人决定),对未来供应商服务的稳定性势必提出较高要求,平台供货商如何保证稳定?且采购物料需求差异性很大,平台信息如何做到完善?这都是问题,一站式采购服务目前不过一个理想口号而已。其次,平台中供求信息冗余,且多数供货方不会对平台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如此造成企业采购审核信息太过繁琐,实时库存误差颇大。再者,对于国标产品,平台整合购买相对方便系统。而对于非标产品或者加工件工业品电商,种类繁多,各种企业要求不一,平台上无法推荐,依然需要企业线下自主发掘。最后,即使真的能够对一家企业进行系统化一站式服务,那企业产品技术目录便如同公开,还有何秘密可言?
其三,工业品电商平台真的能够完善且便于物流配送么?首先,货物如经电商公司流转,物流效率势必低下,针对货期的各种上下游交易纠纷很难避免;其次,如部分物料企业急需,有时会同供应商沟通,调整空运,而平台在该项服务的物流及时性上如何多次给出保证?
其四,工业品电商平台如何能够确保企业与供应商不会私下联系从而保障平台利益?首先,采购方在平台上很难了解供应方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如一经采购,企业质检部门势必要对供方进行线下访问与视察,方能确信供方产品保质保量,这无可避免;如此企业与供方之间便可建立联系,如谈判后供方主动缩减利润以低于平台价格换取更多订单,平台利益如何保证?其次,平台的合同是否具有约束力?如具备约束力,会使得采购对供应商无缝可钻,企业对供应商的压制力何来?如不具备约束力,大规模物资采购依然要进行线下签约,那平台不过区区桥梁而已。
工业品电商平台仍处于摸索发展期,市场资源之大之广令人咂舌,但还有太多难度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短期内产业互联网概念很难得到突破性进展,究竟未来平台电商和垂直电商谁能胜出,哪家工业品电商平台能够“笑傲江湖,一统天下”,不如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69865.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