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对于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基层金融民工来说,基本听到的,面对的都是一些消极信息,无论是贷端的信贷收紧,还是理财端的各种暴雷,打破刚性兑付,也刷新了金融创新背后的重新认知,我们一边慌神的去寻找出路,一边抱怨着要离开这个“江湖”另起炉灶,最终还是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依旧只能挣扎着匍匐向前。无论出口在哪,我核心还是解决信任的问题,把弱关系转化成强关系,最终实现业务落地的转化,很幸运的是近半年有开始尝试去摸索社群营销,这是一种很新鲜的体验,虽然从理论体系还有实践落地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却打开了一扇窗,做小而美的社群营销,既没有大型会销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层层信息不对称的传递,基于情感认同,基于三观认同,基于共同利益的诉求形成的活跃社群显得既纯粹又务实。
首先公司跟社群是有明显区别的,公司的人天然有利益和纪律的约束,社群没有,所以社群更强调情感的认同;公司的人天然的目标管理和监督,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三观认同;公司的人天然的一起工作的地点,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线下的连接;公司的人天然的同频作息的环境社群营销书,社群没有,所以社群反而更强调碎片互动;公司的人天然有面对面的考察期,社群没有,所以社群更强调长期的陪伴,结果公司的人开始羡慕社群,纷纷有各种不同的群体,只是这种社群慢慢都沉静了,或者成了‘僵尸群’,因为我们听来了太多牛逼的传说(得到,混沌,樊登等),却做了最简单的操作,拉人建微信群,然后发红包,发链接,发广告,直接生猛,然后就没有了然后,最后“僵而不死”的 群比比皆是。
因为社群是基于认同而形成没有天然强约束的组织,这个长期的陪伴能够连绵不绝,犹如:黄河泛滥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基本的有三个方面的前提:要不在一起能产生极强的情感依赖,要么在一起极为快乐,要么在一起有现实的利益,实践中的个人感受是,前两项是基础,最后一项是根本,成人的世界里没有现实的利益,没有实际落地利益链接,纯粹的快乐和情感寄托,在商业活动社群里几乎很难长久维系,特别对于我们交流家庭资产配置,交流现实直接利益获取而结成的社群,如果只有束之高阁的纯理论或者仅仅是情感关怀,最终也是走向‘僵而不死’
其次,社群组织一定是线上跟线下的结合社群营销书,线下的活动是为了活跃线上的观望者,只是线下活动需要的是主题明确,围绕家庭资产配置,就从关系钱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具体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主题不能偏离太远,(一下茶艺,一下亲子活动,一下修禅论经),社群参与者多少都感受到其实有明显的挂样卖狗肉的嫌疑,没有真正重视社群成员的真实需求,反而扰乱了视线,或者直接变成赤裸裸的营销,难有持续活跃的可能性,或者完成公司的指标考核,不断吸引新朋友,赶走了老朋友。
再次,社群要从普通社群进入有效活跃社群,基本得走两个步骤,一是会员付费,二是落地服务,付费是一个直接的验证,社群的输出是否有价值,落地的服务是否真实,在付费环节已经有个明确的体现,毕竟真金白银是体验感最好的判定,也是社群维系下去的真实动力,当然收费的设计根据社群的阶段以及会员群体诉求,和服务具体内容具体确定,但是前提不是免费的服务,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免费的都是最贵的。
最后,实践中我们发现,社群的经营必须得灵魂人物的主导,这个灵魂人物不一定什么“国际大师”,这个灵魂人物不是靠装逼用的,是来统筹全局的,需要有统筹计划的能力,有组织的策划,有节奏的推进,前期都是兼职的核心团队,互相配合运作,因为没有实现稳定盈利之前,兼职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但是兼职核心团队也必须价值馆的十分认同的,否则这种没有强约束的团队没有默契和互相信任也是极难推进,或者变成了虎头蛇尾的不了了之,在家庭资产配置这个方面,以节奏为例,需要有趣,有料的方式去引流,吸引大家注意力,然后再有落地投资者教育成分,有现实落地投资方式,融资方式的基础行业内的常识普及,有一些错误选择案例的分享,有现实案例的风险提示,真实降低社群成员的试错成本,最后再做第三方客观具体方案的分析和建议,让参与者有所收获,一来内容介绍不能太理论和生硬,感觉听课一样,又不能只顾个人产品推销,而忘记客户立场的客观专业性,总之其实核心还是在于这个兼职团队的搭建和配合。让参与者如沐春风,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这里是家庭资产配置中不明真相的群众@老谢,愿与你一起追求自由的路上,匍匐前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68611.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