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识破加价谎言
一般来说,除了通货膨胀和汽车产品得到改进,厂家提高汽车零售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汽车生产成本上升;汽车产品供不应求饥饿营销,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厂家竞争策略的需要。
但目前厂家提高汽车零售价又盛传另外一种方法,叫做“饥饿疗法”或“饥饿营销”。专家称这种做法妨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最后可能砸到厂家自己。但作为消费者弱势群体,我们怎么才能识别什么可能是“饥饿疗法”呢?
在这里,小编为你采集了一些信息,以供参考……
1)近期,虽然钢材等汽车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但是拿轿车的利润作为参照饥饿营销,其对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影响稍大,对中级轿车和高档车的影响有限。况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都在下大力气压缩生产成本,有的甚至提出要“疯狂国产化”控制成本。
因此,成本上升导致车价上涨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2)说说国产车吧。一些车型需要排队,厂家的解释要么是停产检修,要么是进口零配件供应不上,听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也不排除个别厂家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但有一位经销商向某记者透露 , 现在许多厂家都在搞“饥饿疗法”,有意控制发车的速度,从而造成全国人民都在排队等车的假象。
3)局部的供需关系改变尚不足以支撑大多数厂家冒险作出全盘涨价的决定。
对他们来说,尽量长时间地维持现有指导价不变已经是不错的局面了,并存有足够丰厚的利润空间。但为何现在要全番涨价呢?
4)至于进口车中的VOLVO和斯柯达带头涨价,就更让人心生疑窦了。
今年年初,也是这两个品牌率先举起降价大旗,理由是“取消了进口车配额,降低了进口关税,所以要让利给消费者。”然而,短短5个月之后,它们又几乎同时宣布涨价,涨价的理由却又成了“钢材等原材料上涨、欧元汇率上浮导致进口成本上升”。
实际上,国际钢材市场的价格从去年初就已经开始持续上涨了,今年以来价格一直平稳甚至还有所下降,即使车价要涨,也涨不了多少。
至于汇率问题,我(网友)是个外行,但我找到一张欧元兑美元的走势图,竟然发现欧元最强势的时候是在去年年底,当时1欧元大约兑换1.36美元,而就在那时,VOLVO和斯柯达宣布大幅降价。今年以来,欧元相对走弱,现在1欧元大约只能兑换1.26美元,下跌了近10%,照理说车价也应该下降10%或更多,但此时VOLVO和斯柯达又几乎同时宣布涨价,你说它们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5)在汽车业内,月度统计数字“水分很大”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依靠各厂家自报,厂家一般报的是卖给经销商的车辆的统计数字,而不是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车辆的统计数字。因此,这种统计方式造就了经销商库存这一神秘莫测的“灰色地带”。
从长远看,今年70多种新车型要挤在国内上市,市场细分深入化将带来不亚于去年的激烈竞争,降价是大势所趋,所谓的
“逆市涨价”,其中自吹、炒作的成分往往多于那些数字对车市的实际参考价值。
6)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从业人士李先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那就是进口车经销商们正在对市场实施所谓“饥饿疗法”,他们实际上在买方和卖方的较量中已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头一批进口车许可证发放之后,进口车价格应该出现明显下降,但由于经销商更为主动地控制了进口车在市场上的投放量,于是近一段时期内车价居高不下,经销商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怪招大评点
“怪招” 检修停产
“怪招” 涨价营销
“怪招” 最后降价
加价涨价之别
汽车是否涨价,主要由市场和成本决定,是汽车生产商的行为……
加价,是汽车经销商在厂家指导价没有变化,即在没有涨价的情况下,利用暂时的供需差,进行“趁火打劫”的一种行为,一般多发生在新车型或畅销车型上……
三大对比显真相
经济定位vs供不应求
市场规律vs饥饿疗法
制造短缺vs持币待购
欢迎加入本期讨论[我来说两句]
点击这里进入论坛,发表你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58857.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