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和 Annalect联合调研了Instagram、Twitter、Vine、YouTube平台上KOL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约40%的消费者曾受KOL发帖影响购买过产品。
KOL(Key Opinion Leader)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已不再陌生kol营销,它兼具了群体传播的影响力和大众传播的覆盖力。一般而言,在某一垂直领域有所建树,有内容产出的能力,并能带来较大影响力是成为KOL的基本门槛。=
某行业或领域内的权威人士,他们容易被认同,可以快速的被识别,并形成集聚效应。从贴吧的版主、某读书群的发起人、QQ群主、产品专家到明星名人、政府决策者,都可以成为KOL。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王思聪“王校长”、小米的雷军、吴晓波、罗胖等。当然,在互联网时代,网红、主播、自媒体等等也慢慢演变成KOL。
KOL通过社交平台引爆话题,以及成为电商的“带货王”的事例屡见不鲜。
2018年11月,王思聪在IG电竞夺冠后发起的微博抽奖,引爆微博话题,转发和评论人次双双超过2000万,IG的粉丝数量直接翻倍,从1610万飙升到3439万,并产生二次乃至多次传播。
某知名品牌旗下一款香水跨界与某明星大号合作,做了一款联名礼盒,线上500套瞬间售罄,紧急预售500套再次被秒,同款非联名产品销量大增,微信推文秒过10万。
一位知名网红通过直播平台一分钟卖出14000支口红。
AdMaster 2018年末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数据显示,81%的广告主表示会在2019年增加社会化营销投入,投入平均增长21%。其中,KOL推广拔得头筹,成为最受广告主欢迎的社会化营销形式。
在互联网社交的今天,KOL营销显然风头正劲。那么,如何玩转KOL营销呢?掌握了以下几点,你也可以出奇制胜。
首先,选择适合自身品牌气质的KOL。
结合自身品牌推广规划,根据时机、品牌属性、用户群体属性、引入适合品牌角色的KOL,讲究“门当户对”。KOL的活跃度高,能够快速和粉丝打成一片,为品牌带来剧增的用户量。
如果是针对年轻群体或者需要培育年轻的市场,就需要在KOL的引入上投其所好,这一点和品牌越来越多的引用流量明星进行广告宣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所有KOL类别中,负责话题引爆的明星类KOL在影响力表现和营销价值最为显著,同时其营销成本和风险性也更高,因此选择合适的明星类KOL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KOL营销离不开背后的创意策划。
品牌方要充分挖掘和策划品牌及KOL关联的故事,给粉丝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升粉丝的认可度。而一个好的创意,往往也能激发KOL深度参与的热情,从情感需求上建立与品牌的关系,没有人比KOL本人更了解TA的粉丝,从而更容易促成消费者买单。
再次,把握节奏,挑选合适的传播方式。
选择好合适的KOL之后kol营销,再确定一个或多个合适的媒体平台也同样重要,KOL选择策略更多基于粉丝属性和个人人设,而媒体选择的标准则更加关注品牌方自身的营销目标。
针对以销售转化为主,有特定目标消费群体的推广,搭建垂类KOL矩阵,多平台同期开始造势,覆盖同一消费者的多个触媒场景,聚焦火力单点突破,在特定领域范围内制造大声量传播热度。内容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内容集中过曝,引发用户反感。
针对以品牌、产品传播为主,以大众消费品为目标群体的推广,打造阶段性KOL营销传播策略,通过预热-引爆-持续扩散的执行节奏,打造热点互动话题和不同类别KOL的排兵布阵,实现全网扩散甚至病毒式传播。
另可将KOL营销作为整合营销传播活动的支持传播渠道,借助KOL自身的影响力和灵活性,根据不同环节的传播需求,定制不同的传播策略,共同推动整个营销目标的实现。
最后,打造企业自身的KOL。
在产品推广初期,企业常常因为经费的限制而不能充分地借助KOL资源,在此情况下,可以换个思路,为何不将公司的创始人或高层打造成KOL呢?让公司高层成为网红,也成为一个好的曝光渠道,这是非常划算的方式。比如董明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55610.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