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从树苗到成龄,至少需要四到五年,遇上冻害等不利因素,就要延长到五六年。姜爱芹派公司员工常驻千岛湖,为的是从一开始就按照标准规范科学地种茶。
没有厂房,他们搭了简易工棚,炒茶只能租用临时厂房,辛苦不在话下。
龙冠在千岛湖的加工厂直到2007年才落成,在此之前的六年,公司大部分的经营利润都投入了千岛湖的基地,不仅牺牲了当下团队的收益,也牺牲了龙冠在中茶所的脸面。姜爱芹对团队承诺——总有一天让大家挺直腰板走出去。
龙冠的千岛湖基地建成后,茶叶产量连年提升,形成了一定规模。当地茶园共有9000多亩,龙冠从示范园出发,逐渐覆盖到了周边农户自种的5000多亩良种茶园,辐射周边乡镇两万多亩茶园。
△千岛湖加工厂
自2006年打出“龙冠龙井”的品牌,一部分消费者对龙井的惯有认知受到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西湖龙井靠的是产地背书,姜爱芹认为,消费者要的是好东西,而产地背书的应该是优质产品,只要产品逻辑合理,消费者自然会做出选择。因此,为了打破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的禁锢,龙冠开始推出自有品牌——龙冠龙井。消费者可以明明白白得知产地,不用千岛湖产的龙井冒充西湖龙井,让姜爱芹睡得踏实。而且,基于做深做透大龙井的考虑,姜爱芹带领龙冠又开始布局越州产区(西湖、钱塘和越州并列为龙井三大产区)。
02
从粗放走向标准化,用规则说话
投资千岛湖初期,姜爱芹每天顶着巨大的压力,早上六点出门,经常深更半夜还在从千岛湖回杭州的路上。体力的付出并不可怕,外人的不理解也能承受,最让她感到委屈的是来自内部的不理解。但也正是那些难熬的经历,让她练就了足够强大的内心。
“当年我在千岛湖的口碑是,姜爱芹是很难弄的人。其实我是很好弄的人,我的规则意识非常强,一切按照规矩来。”姜爱芹说。
她的较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新建茶厂本来是一片荒地,因为靠山,需要修建护坡以防山洪,姜爱芹提出按照标准修建护坡茶叶社群营销,还被认为是小题大做,没想到建厂短短三年后真的发了一场大山洪,因为防护工作做到位,龙冠厂房没事,倒是离山更远的厂房被冲塌了。
种茶需要时间,而带动当地茶农转变观念,是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龙冠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从西湖边来到千岛湖,一边种茶,一边改造当地农民的茶园,为他们做技术培训。从培养农户的种植、采摘习惯到手工炒制技术,龙冠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
原来农户每家都自己种茶、炒茶、卖茶,家庭作坊的效率极其低下,茶叶也卖不出好价钱。在龙冠的示范带领下,农户只要科学种茶、采茶,加工和销售都不用再操心了。但前提必须是规范种植、标准采摘,产品才能达标,比如鲜叶不能带蒂头鱼叶。
△炒茶
农户一开始并不买账,觉得龙冠人太挑剔了,送来的鲜叶不达标就不收,宁可让炒茶工人在车间闲着晒太阳。加工厂的同事坚持不住了,跟姜爱芹商量,人工成本那么高,他们没茶炒太浪费了,能不能放低一点标准?姜爱芹一口回绝,标准一放低后面就没法做了,农户会认为“你说我的叶子不达标就是为了砍价嘛”。
早期当地的炒茶师傅在车间炒茶,家人会带着孩子来玩耍,这对于食品加工来说是大忌。一开始,因为遭到这样那样的禁令,当地工人还威胁要罢工,姜爱芹闻讯后一点都不让步,她告诉工人,“如果你们今天不干了,统统都回家去,以后永远都别再来了。”
她用强硬的态度守住了底线茶叶社群营销,效果也逐渐起来,当地人知道龙冠是不讲人情的,只讲规范和标准,只要守规矩,龙冠不会亏待他们。
“在活着的前提下,我们一定不会去透支未来,一定会做长线。”这是姜爱芹的原则。
她个性分明,不追求做所有人满意的品牌,她认为这样的品牌是没有个性的。从香味上,龙冠龙井就与其他龙井不一样,市面上的龙井基本都是豆香,但龙冠龙井是清香。喜欢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非常不喜欢,姜爱芹觉得这样挺好。一个品牌要成为一个品牌,必须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否则跑着跑着就偏了。
除了产地,传统龙井也讲究采摘时间,清明前后价格悬殊,但在龙冠的产品定价模型里,品质的权重远远高于产地、时间。
△太阳能灭虫灯
基于茶叶的生长特性和炒制工艺,交由不同人管控,产品风格都会变化,因此在消费者那里很难形成统一认知。姜爱芹坚持品质的统一是可以做到的,产品品质来自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涉及色香味形等,将这些要素拆分开来,每个要素权重多少,标准就出来了。
姜爱芹给自己的一个定义是“跨界”,最初她不懂茶,总被师傅们说得云里雾里。专业度越高的人越依赖经验,带来的弊端就是制茶技术在传承过程中会衰竭。姜爱芹花了三四年时间,带着团队做工序拆解,把龙井茶传统生产作业分解为可量化的26道生产工序、12道品控程序。
03
从直销走向市场化,探索新零售
功夫在诗外,靠着科学和技术加持,也靠着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龙冠形成了全程可追溯的产业链,做到了业内领先水平。但在市场上,龙冠龙井很长时间里都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从2006年到2012年,龙冠龙井持续着“从茶园到茶杯”的模式,没有中间环节,几乎不开店,销售完全靠口碑。每年清明期间,很多熟客都要亲自到龙冠喝茶买茶,为的就是品一品“春天的味道”。
久而久之,一部分忠实用户向身边人义务推广龙冠龙井,如涟漪般,扩散了龙冠的消费半径和知名度。如今,龙冠在杭州以外的地区也有区域合作伙伴,他们认同龙冠理念,善于发掘潜在客户。
2013年龙冠发生了一件大事,接受了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的投资。佳沃集团于2011年开始涉足农业,考察了很多茶企,2012年到中茶所做战略咨询时发现了龙冠,一眼相中,随后不久便战略投资并控股了龙冠。
向来以产品力主导的龙冠,有了大佬的加持,逐渐从产品思维转向消费者思维,同时输入了联想的管理方法论,提升了管理效率。
互联网社群营销为龙冠进一步打开了市场。2016年,龙冠与罗辑思维首次合作,限量定制的2016份产品,上线一周不到就销售一空,对方要追加,但是茶园已经没货。
从去年开始,罗辑思维平台尝试销售龙冠的高端产品“玉莲心”,每斤售价高达1万多元,效果也很不错。
△玉莲心
姜爱芹认为,消费者和厂商的连接是产品,现在到了新零售时代,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买某款茶等同于得到某个圈层的认可,龙冠的产品非常适合这种销售模式,因为龙冠有非常强的价值观,“我们带给消费者的是尊严和面子”。
“新零售很重要的问题是,通过技术提升零售效率,本质上依然是围绕着人货场这三者的互动关系。”姜爱芹说。去年,龙冠与东方购物达成战略合作,利用线上直播刺激购买欲望,同时推出茶园体验游,将线下体验做到极致。
销售模式层出不穷,姜爱芹始终认定,“产品是一把手工程”。
在60多年的龙井制作经验基础上,现在龙冠推出了“龙冠龙井+”,围绕龙冠龙井做文章,春天是龙冠龙井,夏天推茉莉龙井,秋天推桂花龙井,冬天推小龙柑,这四样产品合在一起,又做成四季礼盒,售价365元,寓意365天。
每款产品上市前,姜爱芹总要反复试验。因为去年第一次试小龙柑时体验不好,她一直不敢将这款产品推向市场,直到满意了才推出。第一批小龙柑一经推出,两天时间就售罄了。
去年,龙冠产值超过8000万元,而整个公司上下不过50多个人。
姜爱芹刚刚度过50岁生日,当大家为她庆祝,她想到的是——“我50岁了吗?”她从来没想过退休,她觉得,从她个人到团队,都还在不断成长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结束采访,姜爱芹又匆匆踏上了出差的路途。
文 | Aimee
人物顾问 | 姚碧波
图 | 龙冠&新零售100人
视频 | 新零售密码
– FIN –
与浙江电视台6频道
每周五/周六晚11点11分共同推出
新零售人物系列纪实专栏
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 楼奇律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39037.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