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立足于互联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互联网发展和应用实践在人们思想上的反映,这种反映经过沉积内化而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方式或思维结构。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一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特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对互联网十分重视,极为关注;不把互联网当一回事的人肯定没有互联网思维;重视互联网就初步具备了互联网思维;是不是重视互联网,可以看作是有没有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标志。倡导互联网思维,就是倡导人们首先要重视互联网:认真学习互联网知识,努力掌握互联网特点,充分了解互联网作用,清晰认识互联网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甚至是颠覆,改变对互联网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不求甚解的态度。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岗位,也许一时还没有想出怎么联系互联网,但却不能没有互联网思维。
然而,我们看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不重视互联网、甚至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之外的人数还不少。例如不去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去交往沟通、处理工作,甚至不会发电子邮件;单位花巨资安装了内网,但不关心怎么使用、怎么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互联网查阅和下载图书资料,更不用说去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管理水平了;一些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规划新的项目忽视互联网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不重视互联网的表现,亟待树立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来加以改变。
第二,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力求适应互联网的思维。这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当一个人想到要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他的互联网思维就开始萌发了。互联网思维就是努力适应互联网、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
或许有人质疑:这叫什么互联网思维啊?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互联网思维。因为适应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市场才能越来越大,互联网才能越来越又好又快地发展。比如,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到网上欣赏微电影、动画片,听音乐,互联网文化产业才能不断发展。由此可知,互联网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创造了互联网文化产品,互联网文化产业消费者的互联网思维消费了互联网文化产品;它们犹如一枚钱币的两个方面;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协调与平衡,表面上是产品与消费的协调与平衡,实质上是背后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平衡,即认识、兴趣、价值(包括审美)等等方面的一致与认同。
互联网进入大规模应用时期以来,几乎对所有传统行业和管理模式都形成了巨大冲击:滴滴和uber打车软件的使用冲击着传统出租车行业;互联网金融的方便快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场销售方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资讯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和纸质媒体;互联网无一例外地冲击着制造业、物流业、出版业、医疗业、教育行业、垄断行业……使不少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同时,互联网应用本身存在着诸如假冒伪劣、信息垄断、侵犯隐私、宣传过头等问题。于是批评、谴责、要求限制互联网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这些声音所反映的互联网的问题值得重视,但对互联网的义愤和要求限制的心态,折射的恰恰是对互联网的不适应,需要通过强化互联网思维去加以改变。面对冲击,上海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说:“如果我们不去改变,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我们的改革还要继续深入。”公司的应对措施就是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在保留马路扬招和电话叫车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增加现在年轻人喜欢用的软件叫车模式,同时,强化“正规车、正规人、规范服务”的特色品牌以赢得竞争。这番考虑,就是我所说的努力适应互联网的思维。
第三,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如果说适应互联网更多地带有被动应对的成分,那么利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主动自觉的方面。互联网思维不光支配着人们去重视和熟悉互联网,适应和配合互联网,而且驱使人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新型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管理、设计、生产、销售、创业、创新等,都要努力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集聚智慧、获取信息、拓展深化、方便快捷、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动“互联网+”,主要目的即在于此。在这里,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的思维。
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标志:是不是借助互联网,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传统管理与智慧管理、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传统销售与现代销售、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倡导养成互联网思维最核心、最重要的用心,就在于倡导各项工作、各个领域都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谁利用了互联网,谁就是追赶时代大潮的人;哪个领域利用了互联网,哪个领域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领域。反之亦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预计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将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为此,国务院计划和部署了十一项重点行动,这就是“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
第四,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大数据思维。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测量和记录。测量是传统的小数据,无数人的出行、坐车、购物、吃饭、游玩,看病、吃药、健身,无数企业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进货、运输,世界各地的人流、车流、物流、气象流等等连续不断地通过计算机、传感器、互联网记录下来,互联起来,连同传统的测量数据,就构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当然是大,但大数据的特色是多元。从多个源头的数据去互相印证一个事实,这是“大”。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竞争力。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收集数据、积累数据、分析数据,据大数据思考,靠大数据决策,依大数据管理,用大数据立业,就是大数据思维。
众包、众筹、共享经济,都是大数据思维的产物。因此,作为大数据思维的互联网思维,绝不仅仅是重视、适应、利用互联网的问题,而是运用和根据大数据的思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重蔚自留地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whello.com/108254.html
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发邮件951076433@qq.com联系删除